第2章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状元之位非秦埙莫属时,宋高宗却在审阅试卷时,被张孝祥那份文采斐然、见解独到的答卷所吸引。张孝祥在试卷中不仅展现了深厚的学识,更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这与宋高宗内心深处的一些想法产生了共鸣。于是,高宗力排众议,亲自将张孝祥擢为第一,让他位居秦埙之上。

同榜中进士的还有范成大、杨万里、虞允文等日后的文坛巨匠和政坛重臣。这一荣耀时刻,不仅让张孝祥声名鹊起,更让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他得以进入官场,有了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

第二章 官场沉浮,坚守理想

一、仕途起步与历任要职

高中状元后,张孝祥的仕途正式拉开帷幕。他最初被授予承事郎一职,这是一个从八品的官职,虽然品级不高,但却是他踏入官场的第一步。在任期间,他兢兢业业,认真处理各项事务,很快便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得到了上司的赏识。

随后,他历任秘书省正字、秘书郎、著作郎等职。这些职位虽然更多的是从事文书撰写和典籍整理工作,但却让张孝祥有机会接触到朝廷的核心事务,了解国家的政策方针和政治运作模式。他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见解。

随着资历的不断加深,张孝祥被擢升为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令,参与国家重要政策的制定,这一职位让他能够更直接地为国家建言献策。在任期间,他以笔为刃,写下了许多切中时弊的诏令和奏议,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宋孝宗时期,张孝祥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这一职位更是对他才华的高度认可。直学士院负责为皇帝起草重要的文书和诏令,在朝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孝祥在任期间,恪尽职守,为孝宗皇帝出谋划策,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163 年,张浚出兵北伐,这一举措得到了张孝祥的大力支持。他被任命为建康留守,肩负起保障北伐后方稳定的重任。在建康留守任上,张孝祥积极调配粮草物资,安抚百姓,稳定军心,为北伐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在处理军事与政治事务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让人们看到了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更是一位有担当的政治家。

此后,张孝祥又担任了荆南、湖北路安抚使,以及抚州、平江府、静江西、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在地方任职期间,他始终将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在抚州,他看到当地百姓因赋税繁重而生活困苦,便积极向上级奏请减免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在平江府,他大力整治当地的社会治安,打击不法分子,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在潭州,他重视农业生产,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提高了粮食产量。他的这些举措,让当地的经济得到了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深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二、政治风波中的坚守

然而,张孝祥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坎坷与波折。南宋时期,朝廷内部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异常激烈,张孝祥作为坚定的主战派,自然成为了主和派攻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