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他过目不忘。对数字异常敏感,4岁就能心算百以内加减法。

5岁 开始接触古诗词和简单国学,理解力惊人,常问出超龄的问题。我们送他去学书法,才一节课,握笔姿势和笔画已超过许多学了半年的孩子。他在幼儿园,鹤立鸡群。

我们的生活充满了赞誉和羡慕。朋友们惊叹,邻居们夸赞,连走在街上,都有人对着清睿指指点点。

「看,那就是那个特别聪明的小神童,在报纸上出现过好几回了。」

「看看人家,才学了一个月就拿了毛笔字省奖!你学了两年了什么都没给我拿回来!」

「明雨啊你们怎么教孩子的?给我们大家伙传授传授经验。」

我们几乎忘了上辈子经历的狼狈与绝望。

6.

如同命中注定的轮回,在清睿9岁那年,「古代穿越直播体验计划」的邀请函再次送到我们手中。不同于上辈子的抵触和后来的功利,这次我们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接受了。

镜头对准清睿的那一刻,他就成了绝对的焦点。

9岁考童生府试,考场出来,清睿稚气未脱的脸上带着从容的浅笑。放榜那天,他的名字赫然在列,而且是案首。

弹幕爆炸:

【666!案首!九岁!!!历史上有吗?!】

【卧槽!出口成章!听他说话感觉自己像个文盲……】

【琴弹得太仙了吧!这气质!真是九岁?!】

【这届穿越直播唯一真神!快截屏膜拜!】

【爹妈上辈子积了什么德!不对,是这辈子的选择太英明!】

我们的直播间热度飙升,礼物打赏不断。曾经嘲讽过我们的ID,如今只剩下惊叹和追捧。

我们仿佛站在云端,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荣耀。

清睿成了「别人家的孩子」的终极形态,我们成了「最成功的父母」典范。

面对网友的追问,我们是怎么教孩子的?

我谦虚道:「哎呀,我们也没怎么教都是清睿他自己学的。」

7.

然而,神童的光环背后,巨大的压力如影随形。

私塾的先生很快找上门来,面露难色。

「许老爷,夫人,」先生拱手道,「令郎天资之高,老夫生平仅见。然……才疏学浅,实难再为他授业解惑啊。恐耽误了神童前程。」

他推荐了一位归隐林泉的大儒李松年,学问精深,门生多有功名。

我们求之若渴。但见李先生的门槛之高,超出想象。拜师礼需上等徽墨十锭、澄心堂纸一刀、李廷珪古墨一块,并黄金一百两。

清睿看着同期几位同样出身或定制背景的同窗,用的是几十两银子的狼毫湖笔,玩的是价值千金的传世古琴,身上的素云缎直裰也透着贵气。

他眼中流露出强烈的不甘,回来便道:「爹,娘,我要学古琴!沈家那架‘九霄环佩’才是好琴。我要拜王乐师为师。还有我的纸墨笔砚,也要换更好的。」

观众的打赏和积蓄我们转为银两,在拜师费和购买顶级文房用品后,迅速见了底。

为了支撑许清睿膨胀的学习清单和匹配他身份的开销:许康不得不在衙门抄写公文之外,再去码头做账、替商行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