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3章:少爷扎根碾坊边

杨明宇在碾坊住了下来。说是散心,看山水。周掌柜鞍前马后,在镇上最好的客栈包了上房,可他偏偏看中了碾坊后头那几间堆放杂物的、靠着溪水的空屋子,说这里清静,听得见水声。

他出手阔绰,付了远超市价的房钱和饭钱。爹娘诚惶诚恐,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这位穿着洋装皮鞋的少爷,便成了碾坊的“邻居”。

他并不像我想象中那般高高在上,也不像那些偶尔来收租的城里管事一样颐指气使。相反,他显得很……闲适。常常搬一把竹椅坐在溪边,捧着一本厚厚的洋文书,一看就是大半天。阳光落在他低垂的睫毛上,投下小扇子似的阴影。有时也挽起裤腿,学我的样子下到溪水浅处,笨拙地拿着我那个破笊篱捞鱼虾,十次有九次落空,溅得满身水花,自己却先笑得开怀。

他尤其喜欢待在我的鱼塘边。清晨薄雾未散,或是夕阳熔金时分,总能看到他颀长的身影立在水塘的木栈道上。看着塘里成群结队、悠然游弋的肥鱼,眼神专注得像是欣赏一幅名画。

“三三,”有一次,他指着一条特别肥硕的青鱼,侧过头问我,眼神亮晶晶的,带着孩子气的兴奋,“这条,是不是你常说的‘鱼王’?”

我正往塘里撒豆饼碎屑,闻言瞥了一眼:“嗯,它最能抢食,长得最快。”心里却嘀咕,这城里少爷,对几条鱼倒是上心得很。

他蹲下身,捡起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看着涟漪荡开,惊得鱼群四散。“它们真自在。”他轻声说,语气里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羡慕,“不像城里……”后面的话他没说下去,只是望着水面微微出神。

日子就在这溪水潺潺、碾坊吱呀、鱼儿摆尾中滑过。杨明宇似乎彻底融入了这里,穿着娘给他找来的旧布褂子也毫不在意,跟着爹去田埂边看庄稼,跟着娘学用石磨碾新米,甚至还笨手笨脚地帮我割过几次喂鱼的嫩水草。他那口带着省城腔调的官话,也渐渐染上了几分本地口音。

他看我的眼神,也越来越不加掩饰。那琥珀色的眸子里,映着溪水的波光,也映着我忙碌的身影,专注得像是要把人吸进去。那眼神滚烫,带着探究,带着欣赏,甚至带着一种我无法理解、却又无法忽视的灼热。每当他这样看过来,我便觉得手脚都不知该往哪儿放,只能借故走开,或是低头专注地盯着水面。

心湖里那颗投下的小石子,漾开的涟漪越来越大,越来越密。一种陌生的、带着甜意的悸动,像初春的藤蔓,悄悄缠绕上心房。

第4章:蛋糕甜心银镯温,一句“跟我走”乱芳心

变故发生在一个闷热的午后。蝉鸣聒噪得让人心烦。我顶着大日头在鱼塘边清理水草,汗珠子顺着鬓角往下淌。杨明宇不知何时来了,手里拿着个油纸包。

“三三,歇会儿。”他声音带着笑意,走过来,很自然地用袖子替我擦了擦额角的汗。那温热的指尖无意间擦过我的皮肤,激得我浑身一颤,脸腾地红了。

“给。”他把油纸包塞到我手里,带着他掌心的温度,“镇上新开的铺子,西洋点心,叫……蛋糕。你尝尝。”他眼睛亮亮地看着我,带着点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