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胡笑一的故事,要从他还在襁褓中时说起。那时的他,似乎就与别的孩子不太一样。别的婴儿哭闹着要奶喝、要抱抱时,他常常只是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安静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仿佛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这种与众不同,在他稍大一些后,变得愈发明显。

三岁那年,当邻居家的孩子还在为背不出简单的数字而被父母念叨时,胡笑一已经能熟练地背出乘法表和加法表了。有一次,亲戚来家里做客,随口考了他几道两位数的乘法题,他都能不假思索地报出答案,惊得亲戚们啧啧称奇,纷纷感叹这孩子是个神童。父母起初也只是觉得惊喜,后来才慢慢意识到,胡笑一的聪明,远超他们的想象。

到了五岁,别的孩子还在缠着父母讲童话故事时,胡笑一的注意力却被一本厚厚的化学元素周期表吸引了。那本书对于一个五岁的孩子来说,无疑是枯燥乏味的,上面布满了晦涩的符号和拗口的名称。可胡笑一却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每天抱着它翻来覆去地看。没过多久,他竟然能把整张周期表从头到尾背下来,甚至还能说出一些常见元素的基本性质。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老师也很快发现了这个特殊的孩子。他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疯闹,总是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要么看书,要么自己琢磨着什么。老师试着教他一些简单的知识,却发现他早就掌握了,甚至还能提出一些让老师都觉得棘手的问题。

时光飞逝,胡笑一转眼间就到了上学的年纪。在学校里,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尤其是在数理化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老师讲的内容对他来说太过简单,他常常会自己提前预习高年级的课程,甚至翻阅大学的教材。同学们都觉得他有些格格不入,因为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很少参与集体活动。他的个性有些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尤其是在陌生人面前,总是显得有些拘谨。

尽管在学习上一路高歌猛进,但在感情方面,胡笑一却像是一张白纸。他从未对哪个女生产生过特别的好感,也不知道该如何与异性相处。有时候,看到身边的同学三三两两地讨论着青春期的懵懂情愫,他总是一脸茫然,仿佛那些都与他无关。他的世界里,似乎只有公式、定理和各种科学难题。

十五岁那年,胡笑一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在高手云集的赛场上,他沉着冷静,思路清晰,将一道道难题轻松化解。最终,他凭借着出色的表现,斩获了一等奖。这个消息传来,整个学校都沸腾了。更让人兴奋的是,他因为这个奖项,被直接保送进入了北京大学少儿班。

进入北大后,胡笑一仿佛鱼儿游进了大海。这里有最顶尖的师资力量,有最浓厚的学术氛围,还有一群和他一样对科学充满热情的同学。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知识,在数理化的世界里尽情遨游。他的才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发表了多篇有分量的学术论文,得到了老师们的高度评价。

然而,他内向的性格并没有改变。在偌大的校园里,他依旧是那个独来独往的身影。图书馆、实验室、教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成了他的常态。他很少参加社团活动,也很少和同学出去聚会。有时候,室友会拉着他去参加一些联谊活动,他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在他看来,那些无聊的社交远不如一个有趣的科学问题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