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手指在触摸屏上快速滑动、点击。

巨大的屏幕上,文件树飞速展开,精准地定位到一个文件夹

“项目日志 - 星链算法原型”。

点开,里面是按日期排列的无数子文件夹。

“陈教授指控的核心剽窃点,”

我的声音平淡得像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是‘星链’算法的核心框架和优化路径,源于他三年前的‘星空’项目草稿。”

我点开一个名为 “核心框架概念初稿” 的文件夹。

里面赫然是几张手写稿的扫描件!

潦草的公式、独特的变量命名雏形、一条条关键的优化思路草图……全都清晰可见。

文件创建日期:2043 年 6 月 17 日,上午 10 点 23 分。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记录下‘星链’核心框架构思的时间。”

我放大手稿上的日期水印和旁边的咖啡渍,

“比陈教授所展示的‘星空’内部草稿片段标注日期—2043 年 9 月 5 日早了将近三个月。”

轰! 现场再次响起一片哗然!时间戳!原始手稿!清晰可见的构思痕迹!

陈铭精心构建的时间谎言,在冰冷的数字和实物证据面前,出现了第一道无法忽视的裂痕。

陈铭的脸色第一次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他强作镇定:

“这……这只是一些零散的初步想法,不能证明什么!我们的研究是系统性的!”

“零散?”我嘴角勾起一丝极淡的近乎嘲讽的弧度,“好,那我们看看系统性。”

我点开其中一个,巨大的屏幕瞬间开始播放视频。画面是我的电脑桌面,清晰显示着当时的日期和时间(2043 年 7 月 8 日,下午 3 点 32 分)。

视频里,我正专注地在编程软件中输入代码,构建着算法的初步模型。

代码逻辑清晰可见,正是后来“星链”的核心雏形。

视频甚至还录到了我低声的自言自语:“……这个路径优化可以试试用递归回溯……”

这个录屏的日期,比陈铭“草稿片段”的日期,依然早了近两个月!

现场彻底安静下来,只剩下视频里我敲击键盘的声音和低声的思考。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看着屏幕上那个在深夜独自奋战的年轻研究员的身影。

弹幕彻底炸了:

“我靠!录屏!!带时间水印的实时录屏!!!”

“这是人形自走录像机吗?”

“铁证如山啊!时间、过程全有!”

“陈铭的草稿才 9 月,人家 7 月就在敲代码了!”

“我的天……对自己也太狠了吧?全程录屏?”

我暂停了视频,目光扫过台下惊愕的人群,最后落在脸色已经有些发白的陈铭身上。

“陈教授,您刚才展示的‘星空’草稿片段,”

我平静地开口,手指轻点,将陈铭之前展示的“草稿片段”投影在屏幕另一侧,

“其核心优化逻辑和变量命名规则,与我这个录屏中,2043 年 8 月 10 日版本的代码结构,相似度超过 95%。”

我随即点开了那天的录屏文件。

分屏对比,左侧是陈铭的“草稿片段”,右侧是我当时的开发录屏,惊人的相似性一览无遗!

巨大的环形屏幕上,分屏对比如同两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陈铭那张精心维持了数十年的“德高望重”的面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