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门计划:公元2046年9月,联合国总部,圆形会议室】
全息投影在圆形会议桌中央展开,三扇星门的三维模型悬浮在半空——太平洋底的“深渊之门”、撒哈拉沙漠地下的“沙海之门”、南极冰盖下的“冰川之门”。它们的结构完全一致,直径均为37.6米,表面布满符文,中央悬浮着能量晶体,只是晶体的光带颜色不同:深渊之门是银河色,沙海之门是赤金色,冰川之门是幽蓝色。
林长河的全息影像站在模型旁,声音通过音响传遍会议室:“通过量子共振检测,我们确定这三扇星门组成了一个跨星球的量子矩阵。它们的坐标对应着宇宙中的三个点——根据星图比对,分别指向半人马座ω星、仙女座M31星系边缘,以及一个未知的深空区域。”
坐在会议桌首位的联合国秘书长轻轻敲了敲桌子:“林教授,我想知道,这个‘量子矩阵’的用途是什么?我们投入了全球12%的科研资源,动用了三十七个国家的深海探测设备,总不能只证明‘有外星人’吧?”
美国国防部长接过话头,语气尖锐:“更糟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是否安全。三个月前撒哈拉星门突然释放能量脉冲,导致北非电网瘫痪——如果这是武器,我们等于在自己家里放了三颗核弹。”
林长河调出冰川之门的扫描图,图像放大后,能看到星门周围分布着数十个能量节点,像根系一样扎进南极冰盖下的基岩。“这些节点的能量输出总和,相当于100个太阳的功率。”他调出一组数据曲线,“如果能控制它们,我们可以获得无限清洁能源,实现星际航行——从地球到半人马座,原本需要四光年,通过星门可能只需几小时。”
“但前提是‘能控制’。”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从会议室门口传来。众人回头,只见一个拄着拐杖的老者站在那里,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胸前别着一枚旧勋章。林长河愣住了:“李伯伯?您怎么来了?”
老者叫李默,是林文轩当年的同事,也是少数知道“彩虹计划”真相的人。他走到会议桌前,从怀里掏出一个密封的金属盒,放在桌上:“我是林长河的父亲林文轩的助手,当年参与过1943年的‘彩虹计划’。”
金属盒打开,里面是一叠泛黄的文件,封皮印着“绝密”二字。李默抽出其中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艘驱逐舰,甲板上布满奇怪的设备。“这是‘埃尔德里奇号’。1943年10月28日,费城船坞,我们做了和现在一样的事——试图控制‘星门碎片’的能量。”
【彩虹计划:1943年10月,美国费城,海军船坞】
27岁的林文轩站在“埃尔德里奇号”的甲板上,看着工程师们安装最后一台设备。船坞周围拉起了三层警戒线,士兵荷枪实弹,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彩虹计划”的代号听起来很美,实则是美军最疯狂的实验——他们从纳粹手中截获了半块星门残片,试图用它研发“隐形技术”,让战舰在雷达上消失。
“小林,检查一下磁场校准仪。”李默走过来,递给他一个笔记本,“上面是理论数据,别出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