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多谢林姑娘关心,我把这游船收拾好就回去。”贾芸说着,目光落在墨卿身上,“墨卿姑娘的诗,我记下来了,回去定要好好琢磨琢磨。”

墨卿点点头,没说话,跟着黛玉继续往前走。走了几步,她回头看了一眼,见贾芸还站在闸边,看着她们的方向。夕阳的余晖洒在他身上,给宝蓝绸衫镀了层金边,竟显得格外温暖。

回到潇湘馆,黛玉看着墨卿微红的脸颊,打趣道:“方才在秋爽斋,贾芸哥儿看你的眼神,可不一样呢。你是不是对他有意思?”

墨卿被说中心事,忙低下头,摆弄着衣角:“姐姐别取笑我了,我与他不过是见过几面,哪有什么‘意思’。”

黛玉叹了口气:“我知道你孤苦,想找个可靠的人。贾芸哥儿虽出身旁支,却为人踏实,有孝心,若真能对你好,也是你的福气。只是咱们身在贾府,婚姻大事由不得自己,你可得多留心。”

“嗯。”

墨卿乖巧的点了点头。

3 礼教束缚情难诉

自诗社之后,墨卿与贾芸见面的次数渐渐多了起来。有时是墨卿在潇湘馆外的竹林里看书,贾芸路过,便会停下脚步,与她聊几句诗文;有时是墨卿去厨房帮黛玉取药,遇到贾芸在帮着搬东西,便会搭把手;有时是在沁芳溪畔,两人偶遇,便一起沿着溪边走一会儿,说着些无关紧要的话,却也觉得安心。

这日,贾母让墨卿去荣庆堂帮忙整理旧物。墨卿来到荣庆堂,只见鸳鸯正指挥着几个丫鬟收拾箱子,里面装满了贾母年轻时的衣物和首饰。

“墨卿姑娘来了,快过来帮我看看这个。”鸳鸯拿起一个赤金点翠的簪子,“这是老太太年轻时戴过的,上面的翠羽都有些褪色了,你看还能不能修。”

墨卿接过簪子,细细查看:“这翠羽只是有些松动,找个好点的银匠,重新粘一下就好了。”

正说着,贾芸走了进来。他手里拿着一个账本,是来给贾母回话的——昨日他帮着清点府中库房的药材,今日来交账本。

“见过老太太。”贾芸给贾母行了礼,又看向墨卿,微微颔首。

贾母接过账本,翻了几页,满意地点点头:“芸哥儿办事,我放心。你母亲近日身子如何?前几日让你拿去的人参,可给她炖了?”

“多谢老太太关心,母亲喝了人参汤,身子好多了。”贾芸说着,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墨卿身上——她正低头看着手中的簪子,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侧脸上,长长的睫毛在眼下投下一片浅浅的阴影,竟格外动人。

贾母何等精明,早已看出两人之间的微妙气氛。她放下账本,笑道:“芸哥儿也老大不小了,该成家了。我看你母亲也盼着抱孙子呢。”

贾芸脸颊微红,忙道:“多谢老太太关心,只是我家境一般,怕委屈了人家姑娘。”

“你为人踏实,又有孝心,怎会委屈了姑娘?”贾母说着,目光扫过墨卿,“墨卿,你看芸哥儿如何?”

墨卿闻言,心跳瞬间漏了一拍,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她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外祖母说笑了,我……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