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悟空挑眉,火眼金睛扫过山洞,没发现妖气,只觉洞里透着一股温和的灵气。他回头看了唐僧一眼,见唐僧点头,便应道:“如此多谢阿涧姑娘了。”

众人跟着阿涧进了山洞。洞不深,却很干燥,地上铺着厚厚的干草,角落里堆着些晒干的野果和草药,还有一个用石头砌成的灶台,灶台上放着一个陶罐,罐里飘出淡淡的药香。

“这是我煮的驱寒汤,你们喝了暖暖身子。”阿涧从灶台旁拿起几个陶碗,盛了汤递给众人。汤是浅褐色的,喝入口中微苦,却带着一股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瞬间驱散了身上的寒气——尤其是八戒,喝了两碗后,冻得发僵的脚都暖和了不少。

沙僧捧着陶碗,目光落在阿涧身上。他向来话少,却爱观察——阿涧煮汤时动作很轻,指尖纤细,却能稳稳端起滚烫的陶罐;她给众人递碗时,眼神会刻意避开唐僧的袈裟,也避开悟空的金箍棒,唯独在看向他的降妖宝杖时,会多停留片刻,眼神里带着一种他看不懂的复杂情绪,像是怀念,又像是伤感。

“阿涧姑娘,”沙僧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你说世代守护一样东西,不知是何物?若有难处,我等或许能帮上忙。”

阿涧倒汤的手顿了顿,陶罐里的汤晃出几滴,落在灶台上,很快蒸发成一缕白气。她抬起头,看向沙僧,目光清澈,却带着几分疏离:“是一件旧物,对旁人无用,只对我有用。就不劳烦几位师父了。”

她话说得客气,却带着不容置喙的拒绝。沙僧见状,便不再追问,只默默喝着汤。洞外的寒烟越来越浓,涧水的声音隐约传来,伴着偶尔的虫鸣,竟有种难得的安宁——自他加入取经团队,每日要么赶路,要么降妖,许久未曾有过这样平静的时刻。

夜里,八戒和悟空靠着洞壁睡熟了,八戒还打着响亮的呼噜。唐僧在角落里打坐念经,念珠在指尖缓缓转动。沙僧没睡,他靠在洞口,看着洞外的寒烟。月光透过寒烟洒进来,落在地上,像是一层碎银。

“沙师父还没睡?”阿涧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沙僧回头,见阿涧端着一个陶碗走过来,碗里放着两个野果。“夜里凉,吃个果子垫垫。”她把碗递给沙僧,自己则在他身边坐下,目光投向洞外的涧水。

“阿涧姑娘也没睡?”沙僧接过果子,是一种他没见过的红果,咬了一口,酸甜多汁。

“习惯了,夜里要多看看涧水,免得有妖物作乱。”阿涧轻声道,“沙师父看着,不像是寻常的僧人。”

沙僧握着果子的手顿了顿,苦笑道:“姑娘何以见得?”

“我守着这寒烟涧三百年了,见过的人不多,却能分清人的气息。”阿涧的目光落在他的身上,“沙师父的气息里,有水的寒气,还有……一丝天界的灵气,只是被凡尘和戾气盖得深了。”

沙僧心中一震。他本是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琉璃盏,被贬下凡,又在流沙河为妖,吃了无数路人,身上的戾气确实重。可这阿涧不过是个守涧人,竟能看出他的来历?

“姑娘好眼力。”沙僧没有否认,“我曾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后被贬下凡,在流沙河为妖,幸得观音菩萨点化,才随师父西天取经,以求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