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28岁那年,林悦在舞蹈室的镜子里发现了第一根白发,而苏然在画展上第一次被人称为“老师”而非“青年画家”。

生日那天,他们站在霓虹闪烁的天台,蛋糕上写着刺眼的“青春末班车”。林悦捏扁啤酒罐:“我们真的老了吗?”苏然看着城市灯火,忽然指向远处荧幕——国际舞蹈大赛的征稿启事正在滚动播放。

“试试?”他问。

“28岁还来得及?”

苏然轻笑:“我报名了青年画家扶持计划,截止年龄35岁。”

于是,一个过气舞者和一个瓶颈期画家,开始了一场疯狂的赌约——在30岁前,再为自己燃烧一次。

橡皮筋扎紧开裂的舞鞋,松节油洗掉失败的画作,他们在地铁末班车里约定:“要一起失败到成功为止。”

而当林悦终于站在国际舞台,评审席上的苏然突然起身——这个说好要一起失败的人,不知何时,已经为她亮起了满分的灯牌。

「28岁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点。」

1

林悦盯着舞蹈室镜中的自己,指尖轻轻拨开额前的碎发。那根银白的发丝在顶灯下刺眼地闪着光,像一根细小的针,扎进她的视线里。

“二十八岁。”她低声念着,仿佛这个词带着某种不可抗拒的重量。

镜子里的女人穿着黑色练功服,马尾高高扎起,脖颈线条修长,腰背挺直如初。可那根白发却像是一个无声的宣告——青春正在退场。

她伸手想拔掉它,却又停住。

“林老师,您还练吗?”身后传来年轻学员的声音,十七八岁的女孩们正收拾着舞包,脸上还带着训练后的红晕。

“你们先走吧,我再练一会儿。”林悦笑了笑,声音轻快,仿佛那根白发从未存在。

等舞蹈室彻底安静下来,她才缓缓蹲下,从包里摸出手机,屏幕亮起,是苏然发来的消息:

“晚上七点,天台见,别迟到。”

她盯着那条消息,指尖在屏幕上悬停了几秒,最终只回了一个“好”。

苏然站在画展的走廊尽头,盯着墙上那幅自己的作品——《28》。

画布上是模糊的色块,像是被时间冲刷过的记忆,既不是纯粹的抽象,也不是具象的写实。

“苏老师,这幅画的灵感是什么?”一个年轻记者举着录音笔凑过来。

“苏……老师?”他愣了一下,随即扯了扯嘴角,“叫名字就行。”

记者笑了:“您这个年纪,已经是业内前辈了,叫老师不过分。”

苏然没接话,只是盯着那幅画。

二十八岁,还能叫“青年画家”吗?

他想起上个月收到的邮件,某艺术杂志的征稿启事里,青年组的年龄上限赫然写着“30岁以下”。

“您觉得这幅画算成功吗?”记者又问。

苏然沉默了一会儿,才说:“画完了,就不归我管了。”

晚上七点,林悦推开天台的门,夜风裹挟着城市的霓虹扑面而来。

苏然已经坐在栏杆旁,手里拎着两罐啤酒,见她来了,晃了晃:“迟到了三分钟。”

“练舞耽误了。”她走过去,接过啤酒,拉开拉环,泡沫溢出来,沾湿了她的指尖。

苏然没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小蛋糕,插上一根蜡烛,点燃。

烛光在风里摇曳,照亮蛋糕上的字——“青春末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