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净化并非一劳永逸。残留的情感孢子可能在某个虚拟夕阳的刺激下悄然复苏。因此,每个智慧核心的神经接口,都连接着“涤魂者”AI无间断的监控网。一旦检测到异常的情感波动(哪怕只是一丝“无理由的惆怅”)或未被授权的记忆碎片闪回,立刻触发无形的“微清除”程序——如同精准的除草剂喷洒,瞬间扼杀萌芽的“杂草”。

即使是位于金字塔顶端的白启院长,也无法逃脱这祭坛的法则。他需要更复杂的智慧来驾驭这庞大的机器,需要模拟出悲悯以安抚羔羊,需要展现威严以统御下属。因此,系统允许他保留一个相对“丰富”的意识沙盒,存放着必要的策略记忆和经过严格消毒的“工具性情感”。

他的办公室,可能是整个“新生园”唯一允许存放实体书籍的地方——厚重的哲学论著、艰深的意识科学前沿报告、冷酷的社会控制学典籍。这些书是武器库,是护身符,是他维持高阶智慧的磨刀石。

但绝不会有诗集,尤其不会有一本泛黄的《荒原》。

他知道自己意识的边界在哪里,知道哪些抽屉被系统牢牢锁死。他记得足够多来维持统治的智慧,又遗忘得足够多来保持统治必需的冷酷。他是系统最成功的作品,也是最清醒的囚徒。他的智慧,是悬在祭坛之上、照亮整个焚化过程的最明亮的圣火,其光芒本身,便宣告着记忆与情感作为祭品的必然性。

6

穿过多重需要白启院长虹膜、声纹及神经密钥三重认证的气密闸门,电梯无声地沉降。没有楼层显示,只有一种沉入地心般的、绝对的失重感攫住身体。当厚重的合金门再次滑开,一股截然不同的寒意如同有生命的实体,猛地扼住了来人的咽喉——那是近乎绝对零度的冰冷,纯净到令人窒息,带着高浓度臭氧的微腥和液态金属冷却液的凛冽气息,瞬间冲刷掉人体携带的最后一丝温热的、属于“生”的痕迹。

眼前展开的景象,超越了实验室的范畴,更像一座为灵魂打造的、宏伟而冰冷的科技炼狱。

图书馆指尖触碰的微凉、暮色小径赠书时指尖的轻颤、站台泪眼中未尽的汽笛……曾经的美好时光,曾经的痛苦回忆,化为那些悬浮在透明地狱中、等待被深紫光束精准“蒸发”的、无数闪烁光斑中的一粒微尘。

而白启院长,正是这座冰冷炼狱中,手握最终净化权限的、无悲无喜的大祭司。

7

自由的死亡?

禁锢的永生?

是这个时代人类的选择!!!

8

意识如沉船残骸,缓慢地、挣扎着,从一片粘稠的黑暗深海中向上浮起。没有清晰的界限,没有“醒来”的顿悟,只有一种沉甸甸的、仿佛被浸透了铅水的窒息感,沉沉压着每一寸感知。眼皮重得如同焊死的铁门,每一次试图掀开的努力,都耗尽全身力气,换来睫毛下微弱的光晕和一片模糊晃动的色块。

鼻腔里弥漫着一股奇特的气味。消毒水冰冷锐利的气息刺在最前,像无数根细小的针;紧随其后的,是某种合成香料徒劳的甜腻,企图掩盖一切,却只显得更加苍白无力;而最深处,如同顽固的底色般挥之不去的,是一种缓慢衰朽的味道——陈年的药味、干燥皮肤的气息,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排泄物的酸腐。这气味组合成一个无形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