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看着图纸上的暖房,形状酷似熊猫的轮廓,眼眶又有些湿润。她知道,无论过去有多少伤痛,未来都将充满希望。而这个由爱和宽恕构建的家园,会像这冬日的暖阳一样,温暖每一个生命。
安葬完王翠花,林晚将铁盒里的粮票撒在她的坟前:“下辈子别饿着算计人,好好过日子。” 雪花落在粮票上,很快积起薄薄一层,像是给逝者盖上了洁白的棉被。
回到救护站时,发现小麂已经能站起来了,正好奇地打量着熊猫幼崽。林晚笑着给它们添了些草料,心中充满了安宁。她知道,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铭记仇恨,而在于传递温暖,就像这救护站里的阳光,总能穿透阴霾,照亮前行的路。
第 25 章 古籍之谜
早春的阳光透过救护站的窗户,照在摊开的《齐民要术》上。林晚正在抄写其中的畜牧篇,指尖划过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的字句,心中感慨万千。这些古老的智慧,正是她救治动物的秘诀。
“林晚站长,记者又来了!” 值班的民兵跑进来说,身后跟着几个扛着相机的年轻人,为首的是省报记者赵志强。
赵志强看着墙上挂满的锦旗和药材,开门见山地说:“听说您不用现代仪器,光靠古籍和草药就能治好熊猫?有人质疑您的技术来源,甚至说您搞封建迷信。”
林晚放下毛笔,平静地指着桌上的古籍:“这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里面详细记载了家畜的饲养和疾病防治方法。比如这个‘治马漏蹄方’,用猪油混合松香涂抹,和现在的消炎药原理相同。”
她拿起一根银针,轻轻刺入旁边一盆绿植的根部:“这是针灸,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医术,不仅能治人,也能救动物。熊猫幼崽上次中毒,就是靠银针排毒才保住性命。”
赵志强显然没料到她如此专业,有些尴尬地清了清嗓子:“可您一个农村妇女,怎么会懂这些古籍?”
林晚的手顿了顿,脑海中闪过前世在兽医站的时光。她从怀里掏出那枚染血的银针,针尖在阳光下闪着微光:“这是我父亲留给我的,他曾是兽医,这些书是他教我读的。”
为了证明自己,林晚当场背诵起《齐民要术》畜牧篇:“凡驴、马、牛、羊,收犊子、驹、羔,皆须别牢养之……” 流利的背诵让在场的记者都惊呆了,赵志强更是羞愧地低下了头。
“对不起,是我孤陋寡闻了。” 他诚恳地道歉,“我们想报道您用传统医术救治动物的事迹,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
林晚点点头,带着记者参观救护站。熊猫妈正在竹林里晒太阳,看到林晚过来,立刻带着幼崽迎上来。当镜头对准幼崽腹部的伤疤时,林晚轻声讲述:“这里中过毒箭,用断肠草的解药和针灸治好的,现在已经能正常活动了。”
记者们争相拍摄这温馨的画面,赵志强看着林晚熟练地给小麂换药,忍不住问道:“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建一个野生动物繁育中心。” 林晚望着远处的青山,眼神充满向往,“让受伤的动物能在这里康复,让濒危的物种能繁衍生息。”
采访结束时,赵志强紧紧握住林晚的手:“您让我明白,真正的传承不是故步自封,而是用古老的智慧解决现代的问题。这篇报道我一定会好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