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新的“素材”
悬浮车降落在城东的废弃工业区时,晨雾还没散。铁锈味混着潮湿的霉味钻进车窗,我皱了皱眉,按下车内的空气净化键。助理小王已经等在锈迹斑斑的传送带旁,手里捏着个全息平板,屏幕上是个蜷缩在集装箱角落的身影——佝偻的背,怀里还搂着个瘦小的孩子,像两团被遗忘的旧棉絮。
“明哥,就是他。”小王压低声音,指尖在平板上划了划,调出更清晰的资料,“姓周,以前是流水线工人,三年前厂子突然倒闭,据说老板卷着钱跑了。儿子儿媳在磁悬浮车事故里没了,就剩他跟五岁的孙女。在这蹲了快半年,平时靠捡废弃零件换点吃的。”
我调试着腕上的影环,指尖滑过虚拟界面,把滤镜调成“纪实冷调”——这种模式能让集装箱的斑驳锈迹更刺眼,老周棉袄上的油渍更醒目,对比之下,我待会儿“温暖的援手”才更有冲击力。“小孩的反应怎么样?”我对着镜头试了试表情,确保嘴角的弧度温柔得刚好,既不刻意,又能让观众觉得“真诚”。
“昨天让线人去试过,给了块糖就哭了,眼泪说来就来。”小王比了个“OK”的手势,“放心,哭起来特带劲,观众就吃这一套。”
影环启动的提示音很轻,像蝴蝶振翅。视野右上角瞬间跳出数据流:在线人数28,761,打赏金额320星币,情绪共鸣指数65%。我踩着碎石子,故意让鞋底发出“嘎吱”的声响,慢悠悠走向集装箱,镜头像条有生命的蛇,先扫过老周冻得发紫的耳廓,再缓缓下移,停在小孩露在外面的脚踝上——那脚踝细得像根枯柴,沾着黑泥,在冷雾里泛着青白。
“大爷?”我蹲下身,声音软得能掐出水,尾音特意带了点颤,“这么冷的天,怎么带着孩子在这儿啊?”
老周猛地抬头,浑浊的眼睛里瞬间爆发出警惕,像被踩了尾巴的野狗,把怀里的孩子搂得更紧。那小孩怯生生地探出头,枯黄的头发粘在冻得发红的小脸上,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瞪得溜圆,直勾勾地盯着我,睫毛上还挂着雾水凝成的小水珠。
视野里的弹幕立刻炸开了:
“我的天这孩子!心都揪紧了!”
“明哥快救救他们!这地方能待吗?”
“这是什么人间疾苦……坐标发我,我要寄吃的!”
打赏的提示音像雨点似的砸进耳朵,绿色的星币数字跳得越来越快。我悄悄调整呼吸,让眼眶微微发热,再从背包里掏出那个赞助商新送的智能保温桶——银灰色的金属外壳,在冷光下泛着高档的光泽,镜头怼上去时,连桶身的纹路都清晰得像能摸得着。
“刚热的营养粥,”我掀开盖子,故意让蒸腾的白雾糊住镜头三秒,再慢慢移开,露出里面米白色的粥体,“小心烫,来,孩子饿坏了吧?”
小孩的鼻子动了动,喉结滚了滚,小手已经忍不住往桶边伸,却被老周死死按住。“你想干什么?”老周的声音嘶哑得像砂纸磨铁,带着股子豁出去的狠劲,“我没钱给你,也不用你帮!”
“我真是来帮你们的。”我把保温桶往他面前推了推,镜头精准地捕捉到我指尖的轻颤——这是练了三个月的“共情式颤抖”,观众最吃这一套,“你看,这么多家人都在看着呢,他们都想帮你们。我已经联系救助站了,他们说马上就到,有暖气,有干净的床,还有热乎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