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不祥的红嫁衣
向晚晴是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午后,回到阔别已久的槐荫村的。
雨水将山路浸泡得泥泞不堪,空气中弥漫着湿土和腐叶混合的、带着一丝诡异甜腻的气味。她坐在颠簸的乡村巴士里,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被雨水打湿后显得更加阴郁的黛色山峦,心头像是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
她是回来奔丧的。她的母亲,向淑兰,三天前在县城的医院里去世了,很突然,像是被抽干了生命力一般,悄无声息地就走了。医生诊断为突发性器官衰竭,但向晚晴总觉得母亲的身体一直不算好,但绝不该这么突然。尤其是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她在床头柜最底层的抽屉里,发现了一件东西,让她彻夜难眠。
那是一件……红嫁衣。
一件用上好丝绸缝制而成的嫁衣,色泽依旧鲜艳,只是领口和袖口处有些许陈旧的暗纹和不易察觉的污渍。样式是老式的,宽袍大袖,绣着繁复的并蒂莲和缠枝牡丹,领口缀着细密的珍珠,手腕处还有银质的、雕刻着并蒂莲花的护腕。最让向晚晴心惊的是,在嫁衣的胸口位置,用金线绣着一个模糊的、扭曲的……人形图案,像是胎儿,又像是某种封印。
这件嫁衣,她从未见过。母亲从未提起过,更不曾穿过。它就像一个被刻意隐藏的秘密,带着一股阴冷的气息,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着被发现。
更让她感到毛骨悚然的是,她在嫁衣的夹层里,找到了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泛黄的纸条。纸条上的字迹娟秀,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是她母亲的笔迹:
“晚晴,若我先你而去,切勿悲伤。勿念,勿寻。若有不详之事,或有人持信物来找你,切记,槐荫村陈家祠堂,午夜子时,以你之身,换我安宁。勿回头,勿应声,灯灭即走。此生孽缘,莫要沾染。”
“以你之身,换我安宁?”
“槐荫村陈家祠堂?”
“活人替身?”
向晚晴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浑身的血液仿佛都凝固了。母亲这是在说什么?什么叫“以你之身,换我安宁”?什么叫“活人替身”?这听起来……简直就像是恐怖电影里的情节,是那种关于冥婚、阴债的古老传说!
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母亲一生胆小怕事,笃信科学,绝不可能无缘无故写下这种胡话。这背后,一定隐藏着什么她不知道的、关于槐荫村、关于陈家、关于她母亲的可怕秘密。
向晚晴从小是被母亲单独抚养长大的,对于她的家乡槐荫村,她几乎一无所知。母亲很少提及过去,只说那里很偏远,很落后,早已没了亲人。可现在看来,槐荫村,恐怕才是解开这一切谜团的钥匙,也是……一个巨大的、潜伏着的危险漩涡。
巴士终于在村口停下。雨势渐小,但天色更加阴沉。几个穿着蓑衣、扛着锄头的村民默默地看着她这个陌生人下车。空气中那股甜腻的气味似乎更浓了,还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焚烧香烛纸钱的味道。
向晚晴深吸一口气,撑开伞,走向记忆中母亲住过的那座老宅。老宅在村子西头,靠近山脚,一座典型的、有些年头的青砖灰瓦老屋。院门紧锁,上面爬满了藤蔓和不知名的野花。她费了些力气才把门推开,吱呀一声,门轴发出令人牙酸的摩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