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县令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冷哼一声道:“你的推断虽有些道理,但仅凭这些猜测,并无确凿证据,如何能断案?本县断案,讲究的是人证、物证俱全,方可定罪。你这年轻人,还是太嫩了些。”

程颐愣住了,他在现代阅读的推理小说中,侦探们往往能凭借精妙的推理找出凶手。可在这古代,没有指纹鉴定、监控录像等现代科技手段,推理似乎显得有些苍白无力。他还想再争辩几句,县令却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道:“好了,你先回去吧,若真有本事,再来找本县。”

程颐失落地走出衙门,心中充满了挫败感。他这才深刻意识到,没有现代科技的支持,自己的推理能力在这个古代几乎无用武之地,想要在这里出人头地,并非易事。

3 衙役历练

遭受打击的程颐并未就此沉沦,他深知若想在这个世界立足并实现抱负,必须脚踏实地学习。于是,他开始四处探寻,努力了解大齐的风土人情、法律制度以及衙门断案的流程与方法。

白天,他穿梭于京城的大街小巷,与形形色色的人交谈,从卖菜的小贩那里了解市井琐事,向教书的先生请教文化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熟悉这个世界的机会。夜晚,他则在租来的简陋小屋内,就着昏暗的油灯,如饥似渴地研读从旧书摊上购得的大齐律法书籍和前人的断案记录。

为了更好地学习断案技巧,程颐主动结识了一位在衙门当差多年的老捕快老李。老李为人和善,见程颐虚心好学,对断案充满热忱,便欣然将自己的经验倾囊相授。

一日,老李带着程颐去勘查一起普通的失窃案现场。抵达现场后,老李仔细地检查了门窗,在窗台上发现了一些细微的划痕,又在地面上看到了几个模糊的脚印。他指着这些痕迹,对程颐说道:“小程啊,断案最重要的就是观察细节,这些划痕可能是盗贼用工具撬窗留下的,而这脚印的大小、形状以及步幅,都能透露盗贼的一些特征。”

程颐全神贯注地听着,眼睛紧紧盯着那些痕迹,问道:“李伯,那从这些脚印能看出盗贼的什么特征呢?”老李笑了笑,说道:“从脚印大小能推测出盗贼的身高,步幅宽窄能看出他走路的习惯,而且这脚印深浅不一,说明盗贼可能背着沉重的东西,很可能就是失窃的财物。”

程颐恍然大悟,原来断案需要如此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通过这次经历,程颐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更加坚定了他学习的决心。此后,他紧紧跟随老李参与各类案件的调查,逐渐积累起丰富的实际断案经验。

然而,县令最初只同意让程颐担任衙役。但程颐一心向往捕快工作,总是瞅准机会往捕快办公的地方跑。县令得知后,见他对捕快事务如此执着,且老李也愿意教导他,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去了。

4 崭露头角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程颐的断案能力取得了显著进步。他不仅学会了如何敏锐观察案发现场的细微线索,还能从证人的言辞与表情中洞察其是否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