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雨后的榕城,海风带着咸湿的凉意钻进半掩的窗缝。直播间的指示灯忽闪了一下,耳机里传来一阵细碎的静电。我正读到那封十年前写下、却从未寄出的信。

我不知道,正在海堤另一端的他,会不会听见。

更不知道,他听见以后,会不会认出是我。

第一章 我在你的频率里

雨下到傍晚才停,榕城的空气像刚被水洗过,带着潮湿的咸味。

我把最后一段开场白输入提词器,指尖还沾着一丝凉意。直播倒计时的数字在眼前闪动,像心跳一样,一下快,一下慢。

灯光打在桌面,照亮了那张泛黄的试卷边角,上面还有当年我随手写下的几行字——没人知道,它其实是一封没能送出的信。

“晚上好,这里是84点6频率。”我对着麦克风开口,声音比我预想的更平稳,“今晚的主题,是你想说却没说出口的话。”

耳机里传来轻微的沙沙声,像海潮推搡着礁石。

我翻开信纸,读到一半时,直播间的指示灯忽然闪了一下,耳机里的静电也瞬间加重。

那一刻,我有点恍惚,仿佛时间倒回到高三的广播站,那个夏天,我在值班间里偷偷试音,隔着玻璃看到他背着书包路过,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

“……我希望你能赢下那场比赛,不只是为了分数。”我读完最后一句,深吸一口气,将信纸重新折好。

弹幕刷起来,有人说“谁这么幸运被读出来了”,也有人冷嘲“这种矫情小作文浪费频率”。我假装没看到那些刺眼的字。

广告插播的间隙,我摘下耳机,揉了揉太阳穴。闺蜜在后台发来消息:

——“开场不错,就是有点颤。”

我回了一个笑脸,又放下手机。导师站在玻璃外,冲我竖起大拇指,我也笑了笑。

笑意还没完全挂上脸,直播间的后台系统弹出一封投诉邮件,署名是一个陌生的听众ID:ProjectR。

邮件言辞专业,指控我“在公共频率上进行情绪化引导,可能影响城市更新项目的舆论平衡”,要求删除相关片段并公开致歉。

我盯着那封邮件看了好几秒,手心的汗慢慢沁出来。ProjectR,这名字有点熟,却又想不起在哪见过。

九点整,下半段直播继续。刚开口,耳机里就传来导播低声提示:“小心弹幕,已经有人在刷‘带节奏’。”

我稳住呼吸,按原计划推进。

节目结束时,外面的雨又开始落下,敲在玻璃上,比刚才急促。

收拾东西的时候,我把那张信纸重新塞进包里,生怕被别人看见。

夜班公交车的座位上,窗外的路灯一个接一个往后退,映出车窗里的倒影。

我正低头看手机,忽然在反光里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前方的工地方向走来。

他穿着深色的工作服,肩上搭着外套,神情专注,像在想着什么。

我几乎是条件反射地抬起手,却在半空停住——

雨丝被风卷进来,落在掌心,很凉。

公交驶过,他没抬头。

手机在这时震了一下,是闺蜜的语音:

——“你知道ProjectR是谁吗?我好像在哪见过这个ID。”

她的声音被背景噪音切得断断续续,就像耳机里的静电声,落在我耳膜上,没来得及拼成一句完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