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订婚那天,张阿姨塞给我一个红布包,沉甸甸的。打开一看,是一万零一块现金,用红绳捆着,她说这是“万里挑一”。又拿出个丝绒盒子,打开,一条光闪闪的金项链躺在里面,吊坠是个小小的“福”字:“这是阿姨的一点心意,往后就是一家人了,别见外。”

亲戚们围着我啧啧赞叹,“高攀了”“好福气”的议论声像潮水似的涌过来。我摸着脖子上的项链,冰凉的金属贴着皮肤,心里却像揣了块暖玉——原来被人这样看重,是这种暖洋洋、飘飘然的感觉。

第二章:变味的“一家人”

订婚后的第一个周末,张阿姨特意炖了乌鸡汤,说是“给准儿媳补补”。饭桌上,小王刚说单位同事都换了新能源车,充电比加油便宜,张阿姨眼睛一亮,筷子在碗沿“笃笃”敲了敲:“小陆啊,我跟你叔商量了,彩礼给你们16万,你们家陪嫁8万,正好凑24万,给小王换辆好点的新能源车。他那辆旧油车,就给你开着上班,多方便。”

我舀汤的手顿了顿,鸡汤的热气熏得我眼睛有点涩:“阿姨,我想把这钱存起来,万一以后有急用呢?比如……生宝宝什么的。”

“一家人哪有那么多万一?”张阿姨放下筷子,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语气也硬了几分,“车买了也是你们俩用,难道还能给外人?再说了,你开着小王的车,同事见了不也羡慕?”

小王在旁边赶紧帮腔:“我妈也是为咱们好,你上班路远,有车方便,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他夹了块鸡腿放我碗里,“听话啊。”

我看着他眼里的期待,到嘴边的“可我想留着钱傍身”又咽了回去。那顿饭,鸡汤的鲜味里,突然掺了点说不出的涩。

没过几天,张阿姨又打来电话,语气热络得像在说天大的好事:“小陆啊,跟你说个事儿,婚房不是还没装修吗?我跟你叔算过了,用你的公积金贷款最划算,利率比商贷低两个点呢!你放心,月供我们来还,不用你们操心。”

“可是……”我捏着手机走到窗边,楼下的玉兰树刚发了新芽,嫩得能掐出水,“公积金贷款得用我的名字吧?万一……以后有啥变动……”

“哪有那么多万一?”她打断我,声音脆生生的,跟敲玻璃似的,“房产证上写的是小王的名,可装修好了是你们住啊。再说了,我还能坑你不成?我是那种人吗?”

挂了电话,我翻出之前小王发的婚房照片——一百二十平的三居室,采光极好,阳光能从早晒到晚。可此刻看着那空荡荡的房间,墙面白得刺眼,突然觉得陌生又冰冷,像个精致的牢笼。

晚上跟小王视频,他正趴在床上看车评,手机屏幕的光映在他脸上。我说起贷款的事,他头也没抬:“我妈说这样最省钱,她还能骗咱们?你就是想太多。”

“可那是我的公积金啊。”我声音发紧,心也跟着揪起来,“万一以后……”

“你怎么总说这种话?”他坐起来,眉头拧成个结,语气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我妈为咱们操碎了心,你就不能体谅体谅她?她还能害咱们?”

视频那头的灯光刺得我眼睛疼。我看着他不耐烦的脸,突然想起订婚前他说的“我妈说你很好”——原来,他眼里的“好”,是要对他妈妈的话言听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