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我捏着刚从政务大厅打印出来的公积金缴存证明,站在单位楼下那棵老槐树下。秋雨像断了线的珠子,“噼里啪啦”砸在伞面上,顺着伞骨往下淌,在鞋尖积成小小的水洼。兜里的手机震得人发麻,准婆婆张阿姨的语音消息一条接一条往外冒,嗓门尖利得能穿透雨幕:“小陆啊,证明拿到了吧?下午就让小王陪你去银行办手续,这装修贷款用你的名最划算——利率低,还不用手续费!对了,彩礼和嫁妆的银行卡带来没?正好顺路去4S店订车,人家销售说今天订车送保养呢!”
我盯着手机屏幕上那个鲜红的“已订婚”电子日历提醒,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证明上“缴存基数”那一行字。突然,三个月前订婚礼上的画面猛地窜进脑海:张阿姨笑眯眯地把那条金项链往我脖子上戴,珍珠耳环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声音温柔得能掐出水:“咱们家不讲究那些虚礼,只要你们小两口好好的,比啥都强。”
雨更大了,风卷着雨丝打在脸上,凉得像针扎。我抬手摸了摸脖子,那根曾经让我觉得“被看重”的金项链,此刻像条冰冷的锁链。
第一章:带着光环的相亲
第一次见张阿姨,是在单位食堂靠窗的位置。那天我刚端着餐盘找座位,隔壁部门的李姐就像拽小鸡似的,把个穿米色风衣的中年女人拉到我面前。李姐笑得眼角堆起褶子,声音压得低低的,却又故意让我听见:“小陆,这是咱们系统的张主任,她儿子小王跟你年纪相仿,都是踏实人,你们认识认识?张主任可看好你了!”
张阿姨冲我点头时,鬓角的珍珠耳环在荧光灯下闪了闪,说话带着恰到好处的亲和:“早就听李姐说你了,研究生毕业考进来不容易,一看就是个靠谱姑娘。”她亲自给我端来一杯热豆浆,指尖的温度透过纸杯传过来,“我家小王在邻市的单位,也是铁饭碗,周末才回来,你们见一面?就当交个朋友,成不成的,不耽误啥。”
我本想找借口推脱——刚入职半年,实在不想掺和这些事。可李姐在旁边不停使眼色,那眼神明晃晃写着“你不去就是不给我面子”,张阿姨又笑得坦荡,像朵无害的白莲花。我咬咬牙,点头应下了。
周末的咖啡馆里,小王穿着件干净的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结实的手腕。他说话时会微微低头,睫毛在眼下投出小片阴影,像怕惊扰了谁。他说自己喜欢爬山,说张阿姨总嫌他不会照顾自己,说觉得我“看着很舒服,像高中时坐在前排的学霸”。那天我们从下午两点聊到五点,从工作聊到大学专业,连喜欢的咖啡口味都一样——加两勺糖,不要奶。
第二次见面,他捧着束向日葵来单位接我。傍晚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落在花瓣上,也落在他眼里,亮得像揉了把星星。他挠挠头,有点不好意思:“我妈说,找对象就得找你这样知书达理的,以后能帮着我点。”
之后的日子像被按了快进键。他每周五晚上坐高铁回来,周日晚上再赶回去,行李箱里总装着我爱吃的邻市糕点——桂花糕、绿豆饼,用油纸包着,还带着余温。张阿姨隔三差五叫我去家里吃饭,红烧鱼炖得酥烂,鱼刺都挑得干干净净,她总往我碗里夹:“多吃点,看你瘦的,风一吹就得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