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下,像是在平静的油锅里滴进了一滴水。虽然没有激起滔天巨浪,但已经开始有零星的网友注意到,开始质疑沈家之前的“辟谣声明”。
做完这一切,我才开始写一篇真正的“檄文”。我注册了一个全新的账号,头像是一个模糊的风景照,名字叫“一个路人甲”。
我用最冷静、最客观的语气,写了一篇长文。我没有控诉,没有煽情,只是像做一道数学题一样,把所有公开的信息摆出来,抽丝剥茧。
“疑点一:乔薇有恐高症,为何会独自一人去顶楼吹风?”
“疑点二:警方通报的‘意外’,为何沈家在事发后一小时,就精准地找到了所谓‘博眼球’的视频发布者,并动用水军进行攻击?”
“疑点三:沈家声称乔薇情绪偏执,可她生前所有的朋友都说她开朗善良。到底谁在说谎?”
我把我之前发布的那个“包包”视频链接附在文后,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提出一个个尖锐的问题。
这篇帖子,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开始慢慢地,一圈一圈地荡开涟漪。一开始只是几十个阅读,几条评论。有人说我分析得有道理,有人骂我阴谋论。
我耐心地回复每一个理性的质疑,提供更多乔薇日记里不涉及隐私的细节作为佐证。
转机发生在我发帖后的第三天晚上。我正盯着屏幕上缓慢增长的阅读量,手机突然疯狂震动起来。
一个拥有几百万粉丝的法律博主,转发了我的帖子。
他只写了一句话:“如果这篇分析属实,那就不只是道德问题了。细思极恐,支持警方重新调查。”
那一瞬间,我感觉全身的血液都冲上了头顶,心脏在胸腔里疯狂擂鼓。我看着那个博主的名字,眼眶一下子就热了。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大V开始转发。我的帖子像被点燃的野火,以一种我无法想象的速度在网络上蔓延开来。
手机的提示音响个不停,像一首希望的交响曲。
我看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转发和评论,那些铺天盖地的“支持彻查”“还乔薇一个公道”,手腕上乔薇送我的手链,仿佛也变得温热起来。
04
网络上的火,一旦被点燃,就会烧成燎原之势。
那个法律博主的转发像是一声号令,无数个屏幕后面正义的火种被瞬间引爆。我的那篇分析帖,在短短几个小时内,被顶上了所有社交平台的首页。
我看着后台飞速滚动的数字,心脏跳得又快又沉。我知道,时机到了。
我打开那个被我加密了无数次的文件夹,点开了那个最让我心碎,也最致命的视频。
这是乔薇公寓吊灯里的那个摄像头拍下的,画面清晰得像是一场噩梦重演。我给视频起了一个名字,只有四个字:“乔薇绝笔。”
我深吸一口气,指尖悬在“发布”键上,仿佛有千斤重。我能感觉到手腕上那条幸运手链的冰凉,它在提醒我,不能退缩。
我按了下去。
视频里,乔薇的脸苍白得没有一丝血色,她站在客厅中央,对面是沈明和顾晴。
“沈明,你太过分了!”乔薇的声音带着哭腔。
沈明一脸嚣张,他上前一步,用手指戳着乔薇的肩膀,“我过分?乔薇,你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什么东西,真以为进了我们沈家的门,就能当凤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