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阿古拉后来又给李明推荐了几种西域调料,有能让肉质更嫩的,有能去腥的。李明一一试过,挑了几种合适的,烤串的味道越来越丰富。

王二看着每天爆满的客人,笑着说:“这胡商还真帮了咱大忙。”

李明点点头,心里却在想,做生意就是这样,得不断尝试新东西,才能走得远。

第十三章 同行的模仿

“李明烤”的名气越来越大,连东市的人都跑来吃。有人看到这生意好,也学着开起了烤串店。

先是西市对面开了家“王记烤串”,老板以前是卖包子的,学着他们烤猪下水,味道差远了,但价钱便宜,抢走了些客人。

接着,又有人开了家“香烤楼”,装修得比他们好,还雇了个伙计在门口吆喝,说是“正宗西域风味”。

王二看着这些模仿者,气得直骂:“这群不要脸的,抄咱的生意!”

李明倒没那么生气。他知道,做生意嘛,有人模仿很正常,关键是能不能保住自己的特色。“他们学得了样子,学不了味道。” 他说。

为了应对模仿者,李明又琢磨着出新花样。他想起前世吃过的烤生蚝,但唐朝没有生蚝,他就用河里的蚌壳代替,把蚌肉挖出来,加上调料烤,味道也很鲜美。

他还弄了个“自助蘸料”,在桌子上摆上盐、花椒、茱萸、安息茴香等调料,让客人自己根据口味加。这招很受欢迎,客人觉得新鲜,还能自己调味,吃得更舒心。

赵小六也想出个主意,他说可以烤饼,把饼烤得外焦里嫩,中间夹上烤串,像后世的肉夹馍。李明试了试,味道果然不错,取名叫“串夹馍”,卖得很火。

这么一来,那些模仿者虽然还在,但“李明烤”的客人一点没少,反而更多了。因为大家知道,这里的味道最正宗,花样也最多。

有天,“王记烤串”的老板跑来看,看着“李明烤”里坐满了客人,自己店里却冷冷清清,叹了口气,回去就把店关了,重新卖包子去了。

王二听说了,得意地说:“看吧,跟咱斗,他们还嫩了点!”

李明笑了笑,没说话。他知道,做生意不是靠赌气,是靠用心。

第十四章 攒钱买房

日子一天天过,“李明烤”的生意越来越稳定,赚的钱也越来越多。老周算了算,除去开销,每个月能存下十几贯钱。

王二提议:“咱现在钱不少了,要不……买个房子?总住在破庙里也不是回事。”

大家都点头。他们现在虽然赚了钱,但住的还是以前那间破庙,只是收拾得干净些。尤其是春桃,一个姑娘家,跟他们挤在一起不方便。

李明也觉得该买房了。他让老周去打听房源,最好离店近点,大点的,能住下他们几个人。

老周跑了半个月,总算找到了合适的房子。在西市附近的一个巷子里,是个小四合院,有三间正房,两间厢房,还有个小院子,能种点花花草草。房东要价两百贯钱。

两百贯!王二吓了一跳:“这么贵?咱得攒多久啊!”

“咱现在有钱,” 李明说,“先付一半,剩下的按月给,应该没问题。” 他跟房东商量了一下,房东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