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兰陵才子

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八年(公元464年),秣陵县同夏里的一户官宦世家,迎来了一个新生儿。他便是兰陵萧氏的后人,汉代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他的出生,似乎并未给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带来太多波澜,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婴孩日后将亲手缔造一个王朝,并以一种极为独特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萧衍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幼年丧母的经历,让他的眉宇间总比同龄人多了一份早熟的沉静。他自幼聪慧,天赋异禀,仿佛生来就带着某种使命。别的孩童还在追逐嬉戏时,他已能博览群书,过目不忘。经史子集,无所不窥,尤其对文学和兵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不仅文采斐然,亦勤练武艺,骑马射箭,样样精通,是个文武双全的少年郎。

在求学问道的岁月里,萧衍结识了两位志同道合的挚友——沈约与范云。三人常聚在一起,或吟诗作对,激扬文字;或纵论天下大势,针砭时弊。他们的才华与抱负,在那个时代显得如此耀眼,也为日后的“竟陵八友”之会,埋下了最初的种子。

少年时代的萧衍,曾有过一段奇特的经历。某个夏夜,他在书房苦读至深夜,不知不觉间伏案而眠。梦中,他来到一处云雾缭绕的仙山,一位鹤发童颜的仙人飘然而至,手持一卷金色书简,对他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汝乃紫微星降世,身负天命,当终结乱世,开创盛景。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切记,切记。”言罢,仙人化作一道金光,将书简投入萧衍眉心。萧衍猛然惊醒,窗外月色如水,梦境却历历在目。他抚摸着额头,只觉一股暖流贯穿全身,原本有些晦涩的古籍义理,此刻竟豁然开朗。这个神秘的梦,如同一颗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预示着他那不同凡响的帝王命运。

光阴荏苒,萧衍二十岁时,凭借其出众的才学,正式踏入仕途,出任卫将军王俭府上的东阁祭酒。王俭是当时的名士,身居高位,阅人无数。初见萧衍,他便被其不凡的气度与深刻的见解所折服。经过数月的观察,王俭更是对这位年轻人赞不绝口。一日,他指着萧衍对身边人预言道:“此子非池中之物,我观其相,察其行,三十岁内,必将身居侍中之位;三十岁以后,则贵不可言啊!”

王俭的这番话,如同一声惊雷,迅速在建康城的上层社会传开。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来自兰陵的年轻才子,而萧衍,也正以他沉稳的步伐,一步步走向历史的舞台中央,准备迎接属于他的风云时代。

---

2 西邸雅集

南齐武帝永明二年,建康城内文风鼎盛。竟陵王萧子良,雅好文学,礼贤下士,于其府邸西侧开辟了一处别院,广纳四方才俊,时人称之为“西邸”。一时间,西邸名士云集,文采风流,成为京城中最为人称道的文化沙龙。

萧衍、范云、沈约、谢朓、王融、萧琛、任昉、陆倕,这八位当时最具才名的文人,便是西邸的常客。他们或出身名门,或才华横溢,因志趣相投而聚于竟陵王麾下,后世将他们并称为“竟陵八友”。

一个清风徐来的午后,萧子良在西邸设宴,遍邀名士。庭院内,竹影婆娑,兰香四溢。宾主分坐于曲水流觞之侧,谈笑风生,气氛好不热闹。酒过三巡,萧子良提议,以“咏怀”为题,众人各赋诗一首,以助酒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