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的内心,在这一刻终于挣脱了所有的枷锁。他不再是一个在忠与义之间挣扎的臣子,而是一个决心“救民于水火”的统帅。他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那是他初露锋芒时的智慧,是他在邓城之战时的果决,更是他此刻承载天下期望的决绝。
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萧衍在襄阳正式起兵。他以南康王萧宝融的名义,向天下发布檄文,历数东昏侯萧宝卷的滔天罪行,号召天下共讨之。
义旗一举,四方响应。一支以“勤王讨逆”为名的军队,在萧衍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向着东方的建康城,进发了。属于他的时代,终于拉开了序幕。
---
7 开国建梁
萧衍的义旗自襄阳举起,大军一路东进,势如破竹。沿途的州郡,或闻风而降,或被迅速攻克。东昏侯派来阻击的大军,也在萧衍的精妙部署下,被一一击溃。不到半年,萧衍的十万大军已兵临建康城下,将这座南朝的都城围得水泄不通。
建康城墙高池深,守军尚有数万之众,更有长江天险可依,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坚城。东昏侯萧宝卷虽然残暴,但城中亦有忠于齐室的将领,誓死抵抗。一场惨烈的攻防战,就此展开。
萧衍并未急于下令强攻。他亲自骑马绕城数日,勘察地形,分析城防的薄弱之处。他发现,城东的宣阳门,地势相对平缓,且守军的防御工事似乎略有松懈。他决定,将这里作为主攻的方向。
攻城开始,萧衍并未采用传统的人海战术,而是展现了他非凡的军事创造力。他命人连夜赶制了数百架巨大的木鸢,其状如鹰,内可藏一名勇士。同时,他又在宣阳门外,深挖地道,直通城墙之下。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萧衍的计划开始了。
“放!”
随着他一声令下,数百名士兵奋力拉动巨型绞盘。一只只木鸢借着风势,腾空而起,如同一群巨大的夜枭,越过高高的城墙,向着城内滑翔而去。城头的守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天降神兵”惊得目瞪口呆,一时间竟忘了放箭。
木鸢在城内成功着陆,藏于其中的勇士们一跃而出,迅速斩杀附近的守军,直奔城门,意图从内部打开城门。
与此同时,城外杀声震天。萧衍亲率主力,对宣阳门发动了猛烈的佯攻,吸引了守军大部分的注意力。而在无人察觉的地下,数千名士兵已通过地道,抵达了城墙的根基处。他们用带来的火油和干柴,点燃了支撑墙体的木桩。
烈火熊熊,城墙的根基被迅速烧毁。伴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宣阳门附近的一段城墙,轰然倒塌!
“冲!”
萧衍拔出佩剑,一马当先,率领早已蓄势待发的精锐,从缺口处冲入城中。守军的防线瞬间崩溃,建康城就此告破。
城破之后,萧衍治军严明,下令“入城之日,军士不得侵扰百姓,违令者斩!”使得建康城内的秩序很快得到了恢复。
而那个罪魁祸首,东昏侯萧宝卷,在乱军之中被自己的部将所杀,其首级被献给了萧衍。萧衍看着这个曾经让自己感到无比棘手和厌恶的君主,如今只剩下一颗冰冷的头颅,心中并无太多快意,只有一种历史尘埃落定的沧桑感。
不久,在萧衍的主持下,一直被奉为新君的南康王萧宝融,在建康正式登基,是为齐和帝。然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这位新皇帝不过是萧衍手中的一个傀儡。真正的权力,已经牢牢地掌握在了这位率军攻克建康的雍州刺史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