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诉苦。
只放证据。
发完,我关灯。
躺下。
我知道, 大多数人不会点开。 但只要有人看。
只要有人问一句: “等等…… 是不是搞错了?” 就够了。
我闭眼。
手机还在震。 但我不看了。
该交出去的, 已经交了。
接下来, 是事实, 对谎言的, 反攻。
8.
凌晨两点。
我刷新知乎。
点赞:327。
评论:89。
转发:41。
不多。
但有几条在说:
“时间线确实对不上。”
“摔倒方向有问题。”
“那个反光,真能查到公司?”
有用了。
我转头刷短视频平台。
搜 “苏州撞人”。
前十条。
全是她。
标题一个比一个狠:
《宝马男撞人后冷笑》
《被撞女子哭诉:他连扶都不扶》
《富二代的嚣张,谁来管?》
我的视频呢?
搜不到。
点进主页,播放量:1.2 万。
但 “推荐量”:0。
右下角小字:【内容涉及纠纷事件,为避免扩大争议,已限制传播】
操。
平台不让你说话。
不是因为你错。
是因为你动了别人的流量蛋糕。
我不能硬来。
得饶。
我是程序员。
最懂规则。
也最会,绕规则。
我把长文拆了。
切成 15 秒短视频。
不叫 “澄清”。
教 “科普”。
第一条:《反光中的办公室秘密》
画面:放大反光,圈出 STC 大厦,标红 “B 座 12 楼”
配音:“你拍别人时,可能也被拍了。”
第二条:《时间戳的谎言》
画面:对比天气记录与窗帘投影
配音:“阴天,哪来的阳光?”
第三条:《物理定律不会骗人》
画面:动画演示受力方向
配音:“车从左边来,人该往左倒 —— 她为什么往右?”
第四条:《预拍行为识别》
画面:慢放手机举起瞬间
配音:“碰撞前 0.5 秒,她手机就对准了你。”
我不提 “李倩”。
不说 “碰瓷”。
不喊 “冤枉”。
只讲事实。
只说逻辑。
像在讲一道物理题。
发布。
账号用小号。
名字:《生活冷知识》。
头像:一个戴眼镜的卡通猫。
得益于平台对 “科普内容” 的流量倾斜,第一条视频推流了。
播放量开始涨。
评论区有人问:
“这说的是苏州那个撞人事件?”
“等等,我怎么觉得不对劲?”
我笑了。
你们封我的嘴。
但封不了,
光,
怎么照进来的。
9.
早上起来。
327 条未读短信。
全是同一个号码开头:170。
内容一条比一条脏:
“富二代滚出苏州!”
“你爸是不是局长?”
“等着被开除吧!”
我查了。
是虚拟号段。
群发的。
公司群,炸了。
行政发通知:“近期有外部投诉,请大家注意言行。”
底下有人艾特我:“是不是你?”
没人说话。
空气冻住了。
我妈打来电话。
声音发抖:“小默…… 新闻里那个…… 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