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后来我们又约会过几次。他会记得各种纪念日,会提前订好网红餐厅,会在朋友圈发我们的合照,配文全是让人耳红的情话。可每次分开时,看着他转身的背影,我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有次他送我回宿舍楼下,说“微微,我真的很喜欢你”,我想回应,却张不开嘴。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起小时候和陈屿在香樟树下分吃一根冰棍的场景,那时候的甜,是淡的,却能在心里留很久。

和张远分开后,我又遇到了李哲。他比我大三届,是学生会主席,毕业后进了一家知名企业,对未来的规划清晰得像一张思维导图。我们是在一次校企合作活动上认识的,他做事沉稳,说话有条理,总能在我纠结的时候给出明确的建议。和他在一起,我不用操心太多事,他会提前订好电影票,会帮我分析专业课的重点,会在我实习遇到困难时,耐心听我吐槽,然后帮我梳理解决方案。

身边的朋友都说,李哲是“理想型”,成熟、稳重、有能力。我也试着说服自己,这就是我想要的感情。可相处得越久,我越觉得不对劲。有次我因为实习项目搞砸了,难过地哭了,他递来纸巾,说“哭解决不了问题,我们来想想怎么补救”。他说的没错,可那一刻,我需要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一句简单的“没关系,我陪你”。就像初中时我数学考砸,陈屿递来的那张画着笑脸的草稿纸,没有大道理,却能让人瞬间安心。

和李哲分开那天,我们在学校的湖边散步。他说“微微,你很好,只是我们好像不合适”,我点了点头,心里没有太多难过,只有一种“果然如此”的释然。原来有些人再好,也填不满心里的那个空缺——那个空缺,是小时候香樟树的影子,是草稿纸上的笑脸,是轻声细语的“我教你”,是我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对“熟悉感”的执念。

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毕业典礼那天,我穿着学士服,在校园里拍照,突然收到陈屿的消息,他发了一张北方大学校园的照片,配文“毕业快乐”。我看着照片里熟悉的白衬衫身影,想起四年前他离开小区的那个清晨,回复了一句“你也快乐”,然后把手机揣回兜里,继续和同学们笑着拍照。只是心里那点空落落的感觉,又悄悄冒了出来。

毕业后,我留在了南方的这座城市,进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职场比大学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