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指南针的疯狂旋转。王浩掏出备用的军用指北针,发现指针像失控的陀螺一样乱转,根本无法指示方向。
“磁场异常…”陈默低声说,心中的不安加剧。
林远山对此似乎习以为常,只是示意大家加快脚步离开这片区域。他指着地上一种散发着微弱荧光、形态如同微小水母的菌类:“‘睡死菇’,别碰。闻多了它的孢子,会一睡不醒。”
最让陈默震惊的发现是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溪水冰冷刺骨,水底铺满了五彩斑斓的鹅卵石。他蹲下取水样时,发现了一些几乎透明的、米粒大小的生物在水中快速游动。它们形态极其简单,没有明显的器官,身体像凝胶一样,发出极其微弱的蓝光。令人毛骨悚然的是,陈默亲眼看到其中一只在几秒钟内迅速“长大”到指甲盖大小,颜色变得浑浊,然后如同泄气的皮球般瞬间干瘪、分解,化为溪水中的一丝微尘。整个过程快得不可思议,仿佛被按下了生命的快进键。
“时间…在这里是不稳定的?”陈默喃喃自语,他想起了日记残页上的话。
“那是‘蜉蝣鬼’,”林远山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深深的敬畏,“朝生暮死在这里,是恩赐。它们活得比外面世界的蜉蝣还要短得多。这里的‘时间’,像疯子的念头,快慢无常。它们只是最微不足道的警告。”
苏文博对这些“小玩意”嗤之以鼻,催促着赶路。王浩看着那些快速生灭的“蜉蝣鬼”,脸色更加苍白了。陈默则感到一股寒气从脊椎升起。这森林本身,就像一个巨大而怪异的生命体,散发着难以理解的规则和恶意。
第三章:遗迹的暗示
跋涉了三天,队伍已经疲惫不堪,深入到了地图上彻底空白的地带。周围的植被变得更加怪异扭曲,巨大的树木枝干虬结,如同痛苦挣扎的手臂伸向昏暗的天空。
第四天傍晚,在穿越一片弥漫着淡淡硫磺味的雾霭后,他们终于根据日记残页上模糊的地形描述和林远山记忆中残缺的古老歌谣,找到了一处被层层藤蔓和厚厚苔藓覆盖的遗迹。
那是一座半坍塌的石砌建筑,风格原始而粗犷,显然不是近代产物。巨大的石块上雕刻着奇异的、无法辨识的象形文字和图案。岁月和植物的侵蚀让它们变得模糊不清,但仍能感受到一种苍凉、肃穆,甚至…诡异的氛围。
“就是这里!”苏文博激动地冲上前,不顾林远山的警告,用力拉扯着覆盖在石壁上的藤蔓。“快!把这些东西弄开!入口一定在附近!”
王浩立刻上前帮忙。陈默则屏住呼吸,举起相机和强光手电,仔细拍摄着石壁上的刻痕。
随着苔藓被刮掉,壁画渐渐显露出来。画面描绘着一群模糊的人形生物(形态有些扭曲,不像完全的人类),似乎在举行某种仪式。他们围绕着中心一个散发着波纹状光芒的物体(像是水潭?或是某种植物?),做出跪拜或献祭的动作。更让陈默心惊的是,壁画的一角,清晰地描绘着一个人形生物触碰了那发光体后,身体开始扭曲变形,部分躯体化作了藤蔓和岩石!旁边刻着一个巨大的、充满警告意味的符号——一个被荆棘缠绕的骷髅头,骷髅的眼窝里流淌着绿色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