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主任的眼睛亮了起来:"这个账我们还真没算过。"
"不仅如此,"程志强继续道,"我们的设备能耗比同类产品低30%,使用寿命长50%。三年综合成本算下来,其实比国产的更划算。"
两天后,程志强拿到了市五院120万的订单,预付款30%当天到账。这是他创业以来的第一笔收入,虽然扣除成本和贷款后所剩无几,但足以证明他的路是对的。
随着订单增加,程志强意识到自己需要帮手。他在招聘网站发了广告,面试了几个应聘者都不满意,直到林工的出现。
林工本名林建国,五十出头,是程志强以前公司的技术骨干,因公司裁员失业在家。当他在面试中随手画出设备电路图并指出德国说明书中的一处翻译错误时,程志强当场决定聘用他。
"林工,工资可能给不了你以前那么多..."程志强有些尴尬地说。
"钱不是问题,"林工摆摆手,"我这种年纪,大公司不要,小公司嫌贵。程总肯给我发挥所长的机会,我感激还来不及。"
有了林工的加入,技术问题有了保障。程志强又招了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陈,负责内勤和跟单。就这样,三个人的小团队开始运转起来。
七月中旬,首批设备终于到港。程志强亲自去天津港接货,看着那五个印有德文的大木箱被装上卡车,他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程总,这批货直接送市三院吗?"货车司机问道。
"对,我跟他们约好了明天安装。"程志强擦了擦额头的汗水,七月的天津港热得像蒸笼。
设备安装那天,程志强和林工一早就到了市三院。德国公司派来的技术指导汉斯也准时到场。在张院长的亲自关注下,十台新型消毒设备在消毒供应中心安装调试完毕。
"程,你们中国的医院比我们德国的还大。"汉斯操着浓重口音的英语感叹道,一边指导林工进行最后的参数设置。
张院长满意地看着运转中的设备:"小程啊,如果效果确实好,我们二期工程还会追加订单。"
"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程志强信心满满地说。
然而,就在程志强以为一切步入正轨时,危机突然降临。设备投入使用一周后,他接到了市三院设备科王主任的紧急电话。
"程总,你们的设备出问题了!"王主任的声音透着惊慌,"昨晚消毒的一批手术器械检测出细菌超标,今天三台手术被迫推迟!"
程志强顿时感到一阵眩晕:"我马上过去!"
在市三院消毒供应中心,气氛凝重得像要滴出水来。王主任脸色铁青地指着监测数据:"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消毒不彻底,幸好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院长也被惊动了,匆匆赶来。看到程志强,他罕见地沉下了脸:"小程,这是怎么回事?"
"我...我立刻联系德国技术支援。"程志强声音发颤,手忙脚乱地拨通汉斯的电话。
经过紧急排查,问题找到了——不是设备本身的问题,而是医院水质硬度超标,影响了消毒效果。德国设备对水质要求严格,而程志强在前期调研时忽略了这一点。
"需要安装水处理系统,"汉斯得出结论,"否则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程志强身上。水处理系统至少需要追加投资20万,而合同里明确写明设备要"即装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