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程志强不知道的是,更大的机遇正在前方等待着他。张院长对他的欣赏远超过他的想象,而德国公司的新产品即将在国内市场掀起一场革命...

(二)

程志强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环顾四周。这是一间不到五十平米的商住两用房,月租三千,位于城郊一栋老旧的写字楼内。两张二手办公桌,三把椅子,一台电脑,这就是"德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全部家当。

"德康..."程志强轻声念着自己公司的名字,德国技术,健康中国,这是他苦思冥想一夜起的名字。窗外,六月的阳光透过积满灰尘的玻璃窗照进来,在地板上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

手机震动起来,是德国公司发来的邮件,确认首批消毒设备已从汉堡港启运,预计二十天后抵达天津港。程志强快速计算着时间——设备到港、清关、运输,至少要三周,而他和市三院签订的合同规定一个月内到货安装。

"来得及。"他自言自语道,却还是不放心地给货代公司打了个电话确认流程。

挂断电话,程志强翻开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近期要联系的医院名单。张院长不仅给了他市三院的订单,还热心地介绍了几个同行。这些都是潜在客户,他必须把握住每一个机会。

正当他准备拨通第一个电话时,手机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李雯"——他的前妻。程志强犹豫了几秒才接起来。

"听说你辞职创业了?"李雯的声音依然干脆利落,不带多余感情。

"嗯,代理德国医疗设备。"程志强简短回答,不明白她为什么突然关心起自己的事。

"小雨说你要给她转下学期的学费,我想确认一下你是不是又在逞强。"李雯的语气里带着熟悉的质疑,"你知道现在创业成功率有多低吗?特别是你这个年纪..."

程志强握紧手机,指节发白:"我能处理好。"

"希望如此。小雨很担心你,她暑假想去打工,我劝她专心学习。"李雯停顿了一下,"如果你经济上有困难,我可以先垫付她的学费。"

"不用。"程志强几乎是咬着牙说出这两个字,"我说到做到。"

通话在不愉快的气氛中结束。程志强把手机扔在桌上,深吸几口气平复情绪。前妻的质疑像一把刀子,戳中了他内心最深的恐惧——失败。42岁再创业,一旦失败,他将再无翻身的机会。

"不能失败。"程志强对自己说,拿起电话开始联系客户。

第一周,程志强几乎住在了办公室里。白天拜访医院,晚上研究产品资料,准备投标文件。他的目标很明确——在设备到货前,尽可能多地拿到订单,这样才有现金流维持公司运转。

第二周,转机出现了。张院长介绍的市五院采购主任对他的产品表现出浓厚兴趣。

"程总,你们这个紫外线+臭氧双重消毒的技术确实先进,"市五院的刘主任翻看着资料,"不过价格比国产的高出40%,我们需要更有说服力的理由。"

程志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了一个看似无关的问题:"刘主任,贵院去年院内感染率是多少?"

刘主任愣了一下:"大概3.2%,略高于国家标准。"

"我们的设备可以将这个数字降到1%以下。"程志强打开平板电脑,展示德国医院的临床数据,"按贵院2000张病床计算,降低2%的感染率意味着每年减少40例院内感染。按每例院内感染平均延长住院7天,额外医疗费用2万元计算,一年可节省至少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