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条显眼的付费留言弹幕飘过:
“主播,右下角那个叶片带金线的蕙兰,状态绝了!什么品种?出吗?”
我顺着提示看向那盆被我救活并精心培育的“金丝马尾”,它在一众绿植中显得格外出众。我挪动镜头,给了它一个特写,平静地介绍:“‘金丝马尾’,传统老种,这盆养了快两年,状态还行。”
“我靠!这叶艺!这根系!主播养功了得!” 弹幕开始增多。
“这品相,市面上少见啊!主播开个价?”
“同问!诚心要!”
直播间人数开始悄然攀升,从几十,到几百。询问那盆“金丝马尾”的人越来越多。我心中一动,面上依旧不动声色,将镜头拉得更近,清晰地展示它强健的根系和完美的叶姿。
“这盆不卖。”我顿了顿,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带着急切的询问弹幕,缓缓开口,“不过……它分株了。有个侧芽,根系独立,状态稳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聊聊。”
我报出了一个数字。一个在我过去认知里,足够买下林薇炫耀的那条红裙加上十顿“云端”晚餐的数字。直播间瞬间安静了几秒。
然后,弹幕爆炸了。
“卧槽?多少?”
“主播你认真的?这价格……”
“值!这品相绝对值!我要了!私信!”
“靠,手慢了!主播还有别的珍品吗?”
“大佬!求关注!求分享养护经验!”
短短几分钟,那盆“金丝马尾”的侧芽,被一个眼疾手快的花友以我报出的价格拍下。交易在后台迅速完成。当那笔款项真实地出现在我的账户余额里时,我握着手机,指尖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直播间的人数还在飙升,弹幕刷得飞快,各种求购、求分享、求教学的信息不断涌来。我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文字,看着那些因为一株植物而激动不已的头像,再抬眼,望向小院里这片由汗水、泥土和无数个不眠之夜浇灌出的、生机勃勃的绿色世界。
阳光暖融融地洒在脸上。我抬起沾着泥土的手,抹了一把额头的汗,在镜头前,第一次露出了一个极其浅淡、却无比真实的笑容。汗水沿着额角滑下,混着一点泥土的痕迹,留下浅浅的印子。
林薇,你说我守着破花烂草没出息?
你说我抠门?
你看,你唾弃的泥土,你嫌弃的“土气”爱好,正在变成最坚硬的勋章。
这只是开始。
你云端的生活,建立在浮沙之上。
而我扎根泥土,每一步,都踏得无比坚实。
第三章 逆袭的“土老头”
账户里那笔来自“金丝马尾”的意外之财,像一颗投入死水的石子,漾开的涟漪迅速扩散。我的直播间人气开始稳步攀升,从几百到几千,偶尔一个珍稀品种展示或养护技巧分享,甚至能短暂地冲上平台同城热榜。“城市绿洲”、“植物魔法师”……网友们开始给我贴标签。小院里的每一寸空间都被更高效地利用起来,育苗架、补光灯、智能温湿度控制器……简陋的设备在升级,直播的内容也越发专业。稀有品种的培育过程、濒危植物的抢救记录、甚至如何用厨余垃圾制作环保肥料,都成了吸引流量的爆点。
收益也随之水涨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