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辰居"开业第三个月,丽江迎来了旅游旺季。古城的石板路上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周辰和孙忆之的小院客栈也天天爆满。
周辰站在小院里,望着刚挂上的"客满"牌子,心中涌起一阵满足感。三间客房全部住满,按照每间每晚两百计算,这个月收入能有一万八。扣除房租、水电和日常开销,净赚八千不成问题。
"周老板,浴室的淋浴头坏了!"一位中年女客人从二楼探出头来喊道。
"马上来修!"周辰放下账本,快步上楼。自从开业以来,他成了全能手——前台接待、清洁工、维修工、导游咨询,样样都得做。
修好淋浴头,又帮另一间房的客人联系了包车服务,周辰这才有空喘口气。孙忆之从市场买菜回来,手里还拿着一束鲜花。
"今天百合特价,"她笑着把花递给周辰,"放在前台会让客人心情更好。"
周辰接过花,注意到孙忆之的手指上有几道细小的伤口。最近她接了些手工艺品的订单,常常熬夜赶工,就为了多赚点钱贴补客栈。
"你别太累,"周辰心疼地说,"这个月生意不错,我们能周转开了。"
孙忆之摇摇头:"旺季只有几个月,我们得趁现在多存点钱应付淡季。"她踮脚亲了亲周辰的脸颊,"我去做饭,你休息会儿。"
周辰坐在前台,翻看着账本。开业以来,他们确实小有盈余,但离回本还差得远。装修花了四万,家具家电两万,加上押金和前期宣传,总投入已经超过八万。照现在的进度,至少需要一年才能收回成本。
正当他盘算着下一步的推广计划时,手机响了。是丽江旅游局的一个朋友。
"周辰,有个消息你得知道,"对方语气严肃,"古城管委会要整顿无证客栈,特别是像你们这种民居改建的。"
周辰的心猛地一沉:"我们这种小客栈也要办证?"
"当然要,消防证、特种行业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缺一不可。之前管得松,现在上面查得严了。"
挂断电话,周辰的手心全是汗。他们的小客栈属于典型的"黑客栈",所有证件一概没有。如果被查,轻则罚款,重则强制关门。
晚饭时,周辰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孙忆之。她的筷子停在半空,脸上的笑容凝固了。
"办这些证要多少钱?"她轻声问。
"我打听过了,全部办下来至少三万,还要改造消防设施,估计又得两万。"周辰的声音干涩,"我们没这么多钱。"
房间里一片沉默,只有窗外的梅树在风中沙沙作响。许久,孙忆之握住周辰的手:"别急,总会有办法的。先把眼前的旺季做好,等钱宽裕了再慢慢办证。那么多无证客栈,不一定就查到我们。"
周辰点点头,但心里清楚这是在冒险。那晚,他辗转反侧,脑海中全是客栈被查封的可怕画面。
第二天一早,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房东突然来访,是个精瘦的纳西族老头,眼睛眯成一条缝。
"小周啊,"房东搓着手说,"有人出两倍的价钱想租这个院子。你看..."
周辰立刻明白了对方的意图:"李叔,我们签的是一年合同,这才过了三个月。"
"合同是死的,人是活的嘛。"房东讪笑道,"这样,你们要是愿意加五百房租,我就不租给别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