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那天晚上,林微抱着没修好的电脑,走回了出租屋。房间很小,只有十平米,没有暖气,只能靠一个小电暖器取暖。她把电暖器开到最大,然后坐在床边,想起陈屿递过来的那碗热汤,想起他眼里的光,心里突然就没那么难受了。

后来林微才知道,陈屿的馄饨摊是替生病的母亲守的。他母亲早年在巷口开了家小面馆,生意不算红火,但也能维持生计。可前年,母亲查出了尿毒症,每周要做三次透析,费用压得他喘不过气。为了凑透析费,他白天在汽修厂当学徒,晚上就来巷口摆摊卖馄饨,从傍晚六点卖到凌晨一点,一天只睡五个小时。

面馆早就关了,桌椅都堆在老家的院子里。他说,等母亲的病好了,就把面馆重新开起来,到时候还卖馄饨,也卖母亲最拿手的炸酱面。说这话的时候,他正低头包着馄饨,手指灵活地捏着皮,馅料不多不少,刚好裹在里面。热气从锅里冒出来,模糊了他的眉眼,却没遮住眼里的光,那是对未来的期待,干净又热烈。

从那天起,林微真成了馄饨摊的常客。她住的出租屋离巷口不远,每次接完私活,不管多晚,都习惯绕到摊前坐一会儿。有时是十点,有时是十一点,陈屿总会多给她加两个馄饨,汤里放些她爱吃的青菜。

两人话不多,林微忙着改设计图,笔记本电脑放在小桌上,屏幕亮着,鼠标时不时点击一下。陈屿忙着煮馄饨、收摊,手里的汤勺有条不紊地搅动着锅里的水,偶尔有客人来,他会笑着打招呼,语气亲切又热情。

只有在没人的时候,两人才会聊几句家常。林微说她是农村来的,高考考到这座城市,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就做起了自由设计师,想在城里站稳脚跟,以后开个小设计工作室,不用太大,能接自己喜欢的单子就行。

陈屿听得很认真,手里的汤勺轻轻晃着,热气氤氲中,他看着林微,眼神里满是赞同:“你很厉害,能靠自己在城里打拼。我妈常说,人只要肯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他也说起自己的事,说母亲年轻的时候很能干,一个人把他拉扯大,面馆里的活都是她一个人扛。现在母亲病了,他只想多赚点钱,带母亲去大医院做肾移植,让她能好好享享清福。“我妈总说,等她好了,要给我做炸酱面,还要教我包馄饨,说以后要是我娶了媳妇,就做给媳妇吃。”

林微听着,忍不住笑了。她看着陈屿低头包馄饨的样子,手指修长,动作熟练,心里突然泛起一阵涟漪。她想,要是以后真有人能吃到陈屿做的馄饨,吃到他母亲做的炸酱面,一定很幸福吧。

开春的时候,天气渐渐暖和了,巷口的雪也化了,露出了青石板路。林微接了个大单子,是给一家新开的咖啡馆做室内设计,工期紧,她忙得连轴转,经常熬夜到凌晨。

有天凌晨一点,她拖着疲惫的身子路过巷口,发现陈屿的馄饨摊还没收。他坐在小马扎上,头靠在摊车的栏杆上,睡得很沉,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做什么不轻松的梦。手边还放着个没包完的馄饨皮,馅料放在旁边的小碗里,已经有点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