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这个年代的四九城显得灰扑扑的,因为下着雪,街上没有多少人,偶尔出现几个人也是脚步匆匆。

但是精神面貌看起来格外的不一样,墙上是各种充满年代感的标语,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三面红旗迎风飘,人民公社万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只是看着就让人充满了力量。

陈旭就这样轻易的走进了这个积极向上的时代,融入这个时代,成为这个时代的一员。

“走吧,回家。”

路过护城河的时候,陈旭突然反应过来,河底淤泥可是好东西,鄱阳湖不就是个例子。

盯着护城河尝试收取河底淤泥,好在空间的最远收取距离是十米,而护城河的深度也不过六七米,正好帮市政把河底的淤泥清理一下。

陈建设看了一眼暗沉的天,“快走快走,说不定要下雪了。”

北风呼呼的吹,甚至平静的护城河都湍急了不少。

等走过护城河,陈旭的眼睛亮晶晶的,他记得小时候,政府出面组织人清理过四九城的水域,还以为河底只有淤泥呢,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多好东西,银元、金条、元宝,玉器首饰。

“看来这护城河里宝贝不少啊,抽空得把护城河跑一遍才行,这老些宝贝埋在淤泥里,实在是暴殄天物啊!”

他可太喜欢这些黄白之物了。

陈旭走过之后,护城河的水位下降了四五米,很快周围的河水流过来,水面再次平静下来。

路过95号院门口的时候,阎埠贵正在门口跟人唠嗑,看到两人回来,抬脚就想凑上来,陈家可是有功夫在身上的,经常上山抓点猎物打打牙祭,今天这么大的袋子,指定是猎到好东西了。

陈建设推了陈旭一把,走的更快了。

这老家伙可是出了名的雁过拔毛,粪车从门口路过,阎老抠都得蒯一勺尝尝咸淡,他可不想被阎老抠粘上。

阎埠贵在他身后撇撇嘴,继续跟旁边的人说话。

回到97号院,管事大爷许大爷正在屋檐下生火,“呦,今天收获不少啊。”

陈建设哈哈一笑,“可不是嘛,小旭抓了两只大野鸡呢,肥的很。”

许大爷跟隔壁的可不一样,是真正热心肠的老好人。

97号院其实是由95号的东跨院和99号的西跨院一起重建的,当年鬼子进城的时候被炮弹给炸塌了,不过四九城人太多了,房子不够住,当时的军管会就出面收了一批院子重建,这里就变成了97号院。

长度跟隔壁一样,但是宽只有16米 ,住户也比隔壁少一半,后院是房子最少的只住了陈家,中院虽然住了四户,但是实际上是姻亲两家,可以看做一家子,倒也没有安排联络员,前院人最多,一共住了八户,所以97号只有一个联络员,就是前院的许大爷。

许大爷竖起大拇指,“还是你小子厉害啊。”

两只野鸡就算再肥也不可能装满整个袋子,但是人要有边界感,不能跟隔壁的那个老抠一样。

后院的门关着,本来这里是没有门的,但是后院是他们家的私房且只有他们自己住,所以就在月亮门这里安了一个门,平时都是开着的,晚上就会上锁。

所以看起来他们是住大杂院,但是院门一关,就是个小三合院。

后院一共有六间房,注意这里的间可不是房间,而是以房梁来划分,一个屋里有一个房梁,那这个屋子就叫做两间。

当初建房子的时候,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后院的面积虽然中院差不多大,但是房间却只有三个。

正房是个大两间,两侧也没有厢房,是一片空地,西边空地是地窖的入口,东边空地搭了个棚子,以前是用来放柴火的。

正房的西边隔出来半间当做厨房,开了一个门正对着西边的空地,门口放着两个大水缸,另外的半间是老爷子的书房和药房,跟厨房用墙隔开了,中间是一个小客厅,东边是两位老人家的卧室。

东西厢房跟前院的三大间不一样,只有两间,陈建国带着二儿子陈安,小儿子陈浩住在东厢房,陈建设和陈旭住在西厢房。

前几年计划经济开始,土地收归国有,但是陈老爷子有先见之明,早早跟儿子分户,一家占据两间房子,符合当前的政策。

院子大了老太太在南边搭了个鸡窝,养了两只母鸡,每天都能收获两个鸡蛋。

本来在跟老母鸡嘀嘀咕咕的陈浩,看到他们回来,迈着小短腿冲过来,“大锅!窝菜想腻啦!”大哥,我太想你了。

陈浩才一岁零四个月,话还说清楚,但是这不影响他是个小话痨。

陈建设捏捏他的小脸蛋,“小浩,想不想二叔?”

陈浩噘噘嘴,大眼睛里包着眼泪,不情不愿的说道:“想。”

呜呜呜二叔是坏人,他要是说不想,二叔会一直问一直问,睡着了也要晃起来问一遍。

老爷子从书房出来,“回来了?”

陈建设献宝的给老爷子看,“爹,你是不知道,一上午没有收获,我俩都准备走了,结果这头鹿‘duang’撞旁边儿树上了,接下来我们运气可好了,遇见好几次野鸡野兔。”

陈浩期待的看着他,“兔叽?”

陈旭抱起他,“兔叽跑的太快了,大哥没追上,下次给你抓好不好?”

实际上是懒得追,都有一整只梅花鹿了,能看上两只兔子?

“好。”

老太太听到声音赶紧从厨房出来看,拉着陈旭上上下下看了一圈,才放心下来对着陈建设骂道,“你个老二也是,要打猎找你大哥啊,找小旭干什么,幸亏没受伤,不然有你好看的。”

陈建设可不敢说小旭在山上不舒服了,他娘是真打啊,贼疼。

陈旭跟老太太撒娇,“奶奶,你知道二叔找那个地方多荒凉不,连只野鸡都没有,要不是下山的时候换了条路,我们可能就空手回来了,能受什么伤啊。”

陈建设不服气,“什么叫荒凉,这不是有野鸡么!”

老爷子一脚踢他屁股上,“赶紧去把鹿收拾了。”

陈建设是一个好二叔,自己捂着屁股去收拾鹿,还偷摸塞给陈旭一张糖票,绝对不是因为在家里大侄子比自己有话语权。

要是给了老娘,说不定就要藏起来留着过年了。

“爷,这鹿咱留下一半自己吃了吧,咱也好好补补。”

油水少又常年吃不饱,人就虚弱的厉害陈浩因为太瘦了看起来跟个大头娃娃一样,抱起来也轻飘飘的,八岁的陈安身高还不到一米。

前世他是自己养大了五个孩子的,八岁的小男孩,身高都在一米二三才对。

两个老人家的情况也不算好,不好好补补,他都怕两位老人家撑不过明年。

陈家按理来说应该不缺钱,不过当年老爷子退的早,退休前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退休金,在建设国家的关键时刻,不给国家添负担。

陈建国是带着一个个人二等功,一个集体二等功从朝鲜回来的,本来上级想安排他去东城区公安局的,不过他图红旗轧钢厂离家近,所以选了这里,他目前是副科级,工资87.5元。

彭玥是南锣鼓巷供销社的正式工,一个月也有27.5元,但是陈建国的工资要拿出大半来接济战友的家属,还要养三个儿子,到了月底还要去黑市买高价粮,所以家里就有些困难。

虽然家里节衣缩食,只能吃个半饱,这几乎是这个时代军人家庭的缩影。

这只鹿差不多有一百斤,真要是全部留下老爷子肯定不同意,留下一半也行,也不是非得吃的白白胖胖的,这年代全家吃的白白胖胖的,就擎等着被举报吧。

两位老人家向来都是支持大孙子的,既然大孙子说要补补,自然点头。

国人都推崇吃鹿,地位跟人参并列,从汉代药典《神农百草经》开始,鹿成为历代名医滋补养生的首选。

药圣李时珍在书中记载: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兽,纯阳多寿之物,能通督脉,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

《本草纲目》当中详细记载了,茸、角、齿、骨、心、肉、髓、脑、精、血、肾、胆、皮、鞭、胎、筋等均可入药,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养生保健功能。

远了不说,就说现在药店里也有晒干的鹿肉,在这个人均收入只有十几块的时候,一斤鹿肉干13块钱,全鹿丸更是天价了,小小一盒就要三块钱。

就算只有半只,也比一只野猪值钱。

看着装鹿血的热水袋,老爷子也不嫌弃,他准备把这些鹿血泡的酒,拿去给老战友分分,反正一堆老头子,也喝不出好坏。

至于水壶里的鹿血,当然是泡虎骨酒留着慢慢喝。

“正好那几个老东西最近都嚷嚷着不舒服,回头小旭咱们去找他们吃大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