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爸!”林砚想抓住他的手,却只抓到一把潮湿的空气。父亲的身影慢慢融进雨里,越来越淡,最后只剩下那把藤椅,孤零零地立在天井里,椅面上似乎还留着一点温热的体温。

他猛地惊醒,窗外的雨已经停了。天快亮了,晨光透过窗帘,在桌上投下一片亮斑。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笔记本,不知什么时候,上面多了一滴水渍,像个没干透的泪痕。

起身时,他忽然想去阳台看看。推开玻璃门,那丛茉莉的叶子上挂着水珠,在晨光里闪着光。他蹲下身,给花浇了满满一壶水,水流渗进土里,发出“滋滋”的轻响,像极了母亲生前常说的:“花喝饱了水,才有力气开花。”

浇水时,指尖碰到一片叶子,他忽然发现,花盆里躺着一片干枯的花瓣——单瓣的,像极了母亲种的那丛茉莉。

第三章:中秋月,月饼里的莲蓉馅(上)

八月十四的下午,超市里挤满了人。林砚推着购物车,在月饼货架前停住脚步。

货架最上层,摆着一盒广式莲蓉月饼,包装上印着“传统工艺”四个字。他伸手拿下来,指尖触到包装盒的瞬间,忽然想起**——那个总爱抢他月饼吃的发小,已经走了五年。

**是他的邻居,也是他从穿开裆裤起就黏在一起的朋友。他们一起爬过老槐树,一起在巷口的小卖部赊过辣条,一起在高考结束的那个夏天,躺在屋顶上数星星。

“林砚,你说以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嘴里叼着根狗尾巴草,含糊不清地问。

“我想当作家,写故事。”林砚望着天上的星星,“你呢?”

“我?”**笑了,“我想当警察,抓坏人,保护你这个大作家。”

后来,林砚考上了南方的大学,学了中文系;**却没考上警校,去了本地的专科学校,学了汽修。他们的联系渐渐少了,偶尔通电话,**总说“你在大城市好好混,哥在老家给你兜底”。

大三那年中秋,林砚没回家。**给他寄了个包裹,打开一看,是一盒莲蓉月饼,还有一张纸条:“知道你爱吃这个,我跑了三家店才买到。别总熬夜写东西,多吃点。”

那天晚上,林砚在宿舍里,就着月光,把一盒月饼全吃了。他想起高中时的中秋,两人分食一块月饼,**总把莲蓉馅的部分抢过去,说“莲蓉是灵魂,你不懂”,却会在最后,把自己碗里的蛋黄偷偷塞给他——因为他知道,林砚爱吃蛋黄。

毕业后,林砚留在了南方,进了一家出版社做编辑。**则在老家开了家汽修店,听说生意不错,还交了个女朋友,准备年底结婚。

变故发生在五年前的中秋前。那天林砚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出了车祸——为了救一个横穿马路的小孩,被货车撞了。

林砚赶回老家时,**已经不在了。他的汽修店还开着,工具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