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取经路
第一章:团队初建
大唐市的CBD写字楼灯火通明,像一片永不停歇的钢铁森林。唐僧站在出租屋的落地窗前,手里捏着那份泛黄的商业计划书,纸页边缘已经被反复摩挲得发毛。这份从老家阁楼木箱里翻出的文件,是曾祖父留给他的遗物——1980年代某西方科技公司的内部调研报告,扉页上用钢笔写着一行褪色的字:“技术当普惠,而非垄断。”
三十岁的唐僧已经创业失败两次。第一次做农产品电商,被供应商以次充好砸了招牌;第二次搞乡村教育APP,又因资金链断裂被迫关停。父母劝他考个公务员安稳度日,他却对着那份旧计划书彻夜难眠:“曾祖父说西方有能让地里的庄稼增产三成的智能算法,有能让偏远山区孩子连上优质课的通信技术,这些东西就该带回咱们这儿。”
他打开电脑,在创业论坛“取经路”上发了个帖子:“寻三位伙伴,赴西方取‘技术真经’,目标:让科技落地乡村。要求:有绝活,肯吃苦,不信捷径。”
帖子发出第三天,一个顶着“齐天大圣”头像的用户发来私信:“你那计划靠谱吗?别又是画饼。”
这人正是孙悟空。彼时他正在“天庭科技”的服务器机房里,用一根改装过的网线怼着主管的脸。“这漏洞明明能修复,你们非说等用户投诉了再管?”主管捂着鼻子喊保安,他甩下工牌:“老子不干了!”
二十八岁的孙悟空是圈内有名的“技术疯子”。十五岁自学编程,二十岁开发的智能诊断系统被大厂收购,却因拒绝在代码里留后门被雪藏。此刻他正对着电脑屏幕冷笑,唐僧的帖子让他想起三年前自己写的商业计划书——“用AI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后来因为太“理想化”被投资人骂得狗血淋头。
“明天下午三点,大唐市图书馆门口见。”唐僧的回复很简单。
第二天的见面颇具戏剧性。孙悟空穿着印着二进制代码的T恤,背着塞得鼓鼓囊囊的旧电脑包,见面就抛来三个问题:“核心技术壁垒在哪?本土化适配方案有吗?资金缺口怎么填?”
唐僧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沓文件:“这是我跑了十七个乡村做的调研,土壤数据、网络覆盖率、用户真实需求都在这儿。至于资金……”他挠挠头,“暂时还没着落,但我相信事在人为。”
孙悟空翻看着调研报告,指尖在“黄土高原某村亩产数据对比表”上停顿——那些歪歪扭扭的手写数字旁,标注着村民用红笔写的“要是能多打二十斤粮就好了”。他突然笑了:“行,算我一个。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脾气不好,见不得偷奸耍滑。”
招募猪八戒的过程则像场荒诞剧。唐僧在一场酒会上见到他时,这位前销售总监正抱着酒瓶子跟烧烤摊老板称兄道弟。“唐哥你不知道,那投资人跟我称兄道弟喝到半夜,转天就让助理发我拒信,”猪八戒打了个酒嗝,肥硕的手指在手机上划着,“不过我认识个哥们,他二舅是做冷链物流的,咱们要是搞农产品,这渠道绝对稳。”
三十八岁的猪八戒履历光鲜又尴尬:曾是“天蓬集团”的销冠,却因帮客户垫了三百万货款收不回被开除。他手机通讯录存着两千多个联系人,从菜市场小贩到投行经理无所不包。当唐僧说明来意,他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挑眉:“创业?行啊,不过咱得说好了,差旅费得报销,我这肚子可受不了路边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