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粉笔灰在阳光下飘散,程书白写完最后一个字,转身面对教室里的二十多张面孔。孩子们的眼睛亮晶晶的,像是一盏盏小油灯,在昏暗的教室里闪烁着光芒。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岳阳楼记》。"程书白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十岁的张小石举起手,黝黑的小脸上满是认真:"程老师,是不是说好官应该先把老百姓的难处放在心上?"

程书白微笑着点头:"说得很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先想到他人,特别是那些受苦的人。这是范仲淹先生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窗外传来蝉鸣和远处耕牛的叫声,五月的风带着槐花香飘进教室。这是1938年的初夏,距离战争爆发已经过去大半年,但战火似乎还远在千里之外,至少在这个叫青林村的小地方,生活依旧平静如常。

下课钟声响起,孩子们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程书白整理着教案,听到身后传来轻轻的咳嗽声。

"程老师,今天的课讲得真好。"村长赵德柱站在门口,手里拿着旱烟袋,脸上的皱纹里夹着忧虑。

"赵叔过奖了。"程书白将粉笔放回木盒,"您找我有事?"

赵德柱四下看了看,压低声音:"县城来人了,说日本人已经打到省城了,让各村做好准备。"

程书白的手停在半空。虽然报纸上一直在报道战事,但听到这个消息从赵德柱口中说出来,还是让他心头一紧。

"有多远?"

"听说不到二百里了。"赵德柱叹了口气,"县里说要组织民团,可咱们村连十杆像样的枪都凑不出来。"

程书白望向窗外。操场边的老槐树下,几个孩子正在追逐嬉戏,完全不知道即将到来的风暴。他想起自己在北平读书时参加的抗日游行,那些热血沸腾的演讲和口号,如今竟要成为眼前的现实。

"程老师,你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大家伙都听你的。"赵德柱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你看咱们该怎么办?"

程书白深吸一口气:"先别慌。二百里路,也许日军不会来我们这样的小村子。不过...确实该做些准备。"

那天晚上,程书白在油灯下翻出一本旧地图册,仔细研究着周边的地形。青林村位于山区边缘,往西十里就是连绵的青山,那里有无数山洞和密林,是天然的藏身之所。他决定明天就组织村民准备避难的地方。

然而,命运没有给他们太多时间。三天后的清晨,程书白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门外站着气喘吁吁的张小石。

"程老师!不好了!"孩子满脸惊恐,"村口来了好多兵,带着枪,还有...还有铁王八!"

程书白心头一沉。他匆忙披上外衣,跟着小石头奔向村口。远远地,他就看到了那几辆涂着太阳旗的军用卡车,以及车旁全副武装的日本兵。

村民们聚集在村口,脸上写满恐惧。赵德柱站在最前面,正对一个戴着眼镜、穿着日本军装的中国人说着什么。那人转身看到程书白,眼睛一亮。

"这位就是村里的老师吧?"他的中国话说得很标准,但语气里带着居高临下的傲慢,"我是皇军翻译官田中良一,原姓陈。"

程书白点点头,目光扫过那些黑洞洞的枪口和刺刀。他的心砰砰直跳,但努力保持着表面的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