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她猛地转过椅子,目光灼灼地看着我:“你熟悉金融市场。告诉我,如果启明资本突然被曝光卷入大规模洗钱丑闻,或者,他们赖以维持资金链的核心比特币资产池……出现剧烈波动,甚至……‘意外’损失,会发生什么?”

我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带着霉味灌入肺腑,却奇迹般地压下了翻涌的恶心感。金融的本能瞬间压倒了情绪。我走到桌边,挤在她旁边,目光紧紧锁住屏幕上那些跳动的数字和曲线。

“股价会崩盘。”我的声音冷静得连自己都惊讶,“尤其是启明这种高度依赖市场信心、自身业务又存在巨大灰色地带的新兴资本公司。一旦资金链断裂的恐慌形成,加上监管介入调查的预期……做空的力量会像雪崩一样。”我指向屏幕上启明资本(QM Capital)的股价K线图,“他们的估值本就虚高,全靠几轮融资和几个热门项目的概念在支撑。泡沫,一戳就破。”

“很好。”林晚的眼中闪过一丝激赏,那光芒锐利得如同夜行动物在黑暗中锁定了猎物。“我们需要一个导火索,一个足够猛烈、能瞬间引爆恐慌的‘意外’。同时,我们要在恐慌蔓延之前,布局好做空的仓位,用杠杆,把我们的五百万,放大到足以撬动他们根基的程度。”

昏黄的灯光下,两个被同一个深渊凝视过的女人,在这间弥漫着霉味和廉价方便面气息的十平米囚笼里,开始了一场疯狂的复仇计划。键盘的敲击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低沉的讨论声,成为这方狭小天地唯一的主旋律。

接下来的日子,时间失去了意义。白天黑夜的界限在昏黄的灯光下模糊成一片混沌。我们像两台不知疲倦的精密仪器,在这十平米的方寸之地高速运转。

我坐在那张唯一的椅子上,屏幕的光线刺得眼睛生疼。我一遍遍地梳理着启明资本公开的财报、项目书、融资公告,每一个数字、每一句模糊的表述都被我用放大镜审视。我向林晚灌输着金融市场的丛林法则:如何识别庄家的陷阱,如何利用期权和期货合约放大杠杆效应,如何在市场情绪发酵到临界点时精准地扣动扳机。

“看这里,”我用笔尖重重地点在启明资本最新季报的一处脚注上,“‘其他应收款’激增了三倍,但关联方披露语焉不详。结合他们最近宣布投资的那个海外元宇宙项目,资金流向根本对不上。这就是虚增资产、粉饰报表的典型手法!做空的弹药之一!”

林晚站在我身后,微微俯身,目光锐利地扫过屏幕。她身上那淡淡的烟草薄荷味混杂着房间里挥之不去的霉味,形成一种奇特的、令人神经紧绷的气息。她的呼吸轻轻拂过我的耳廓,带来一丝微痒的战栗。

“明白了。”她简短地回应,随即转身回到她的“阵地”——那张行军床边,她的笔记本电脑放在膝盖上。屏幕上不再是股价K线,而是复杂得如同迷宫般的区块链浏览器界面,无数地址、交易哈希值像血管一样延伸、交汇。

“该你了。”她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专注,“他们最近一批‘处理’过的资金,通过一个叫‘暗礁’的混币器,分散到了超过一千个新地址。追踪难度很大,但并非不可能。关键是找到他们最终沉淀资金的‘冷钱包’地址,或者,找出他们用于中转、流动性最大的‘热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