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爷,兵工厂已经建好了,工匠也都安排妥当。”
魏忠贤这些日子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要查办文官集团,一边还要盯着兵工厂的事。来回奔波已是疲惫不堪,结果皇帝又把抄家的事交给了锦衣卫,白白便宜了许显纯。
“李永贞,去南海子传旨,让张之极带两千辅兵立刻前往兵工厂,所有军士家眷一同前往。”
“去库房挑几套上好的盔甲、火枪、火炮、武器弩具,随朕一同送过去。”
朱由校望着初具规模的兵工厂,这几天第一次露出笑意。兵工厂虽已建成,但仍需扩建,但眼下急需使用,只能先启用。
“李永贞,这些工匠和家眷就交给你了,务必保障他们的衣食住行,朕会时常来查看。”
“奴婢领命。”
朱由校说完,又看向张之极:
“这两千军士和他们家人,朕就交给你统管。无论发生何事,兵工厂里的人不得擅自离开工厂半步。朕会派郎中过来,你的任务是确保兵工厂一切信息不得外泄。”
“他们的训练不能松懈。从前怎么练,今后还怎么练。钱粮照旧,别让朕失望。”
“臣谨遵圣意!”
朱由校命人将他从宫中带来的武器盔甲取出,摆在工匠们面前。他对众人说道:
“朕保你们全家温饱性命,你们也莫要辜负朕。你们都是技艺精湛的匠人,朕要你们拿出全力,为朕打造最精良的装备。”
“会铸火炮的,上前一步!”
虽说火器与火炮的制造在大明是严格管控的,但相关的工艺早已在匠户之间流传。明朝的匠户制度苛刻,迫使许多匠人逃亡,技术也随之散落民间。努尔哈赤的工匠大多来自辽东逃亡的匠人,如今被集中起来,专为他的军队打造军械。
面对眼前的两三百名匠人,朱由校让王朝辅将他这段时间画的图纸交给他们。
“这些是朕的一些构想。朕不要你们造大将军炮,而是轻巧便携的小炮。你们可以参考虎蹲炮,威力和射程可以降低,但一定要便于携带。”
朱由校想要的是三到五磅的青铜小炮,能用一匹马拖着到处跑,增强步兵的火力支援。
他虽不是兵器专家,但结合前世记忆和当下的工艺,画出了一些粗略的设计图。虽然外形不甚标准,但他已清楚表达了要求,希望匠人们能领会他的意图。
“你们回去后仔细研究,可以用青铜铸造,朕给你们时间。凡有成果者,赏银一千两,荫一子入锦衣卫,授小旗之职!”
一千两白银,对这些世代清贫的匠人来说已是天价。从未听过如此丰厚的赏赐,陛下竟如此慷慨。更难得的是,儿子还能进入锦衣卫任职,简直是光耀门楣的大事。
朱由校又将擅长制造火器的匠人召至身边:
“你们按照这三把火绳枪的标准来打造,不得有丝毫偏差,务必精良实用。先造五千支。”
将来自然会换用燧发枪,但眼下以火绳枪作为过渡。先装备一批,以备急需。
接着,他又命令另外两千余名匠人,按照他从仓库带出的标准打造军械:皮甲、锁子甲、棉甲各五万副,铁甲三万副,弓弩一万张,刀枪箭矛等按需大量制造。
朱由校打算为羽林军全面换装,全部配备最新、最精良的装备。虽然羽林军并不缺军械,但这是皇帝的亲军,规格自然要拉满。
“各类厂区要分开设立,尤其火炮区域要严格管理。朕不想听到任何爆炸事故的消息。”
“皇爷安心,奴婢定会盯紧他们。”
朱由校转头对一众匠人高声说道:
“所有人每月二两银子,房子和饭食由朝廷包下。快过年了,今日每人发二两赏银,每家再送五斤肉!”
“谢陛下!”
众人激动不已,没想到皇帝竟如此厚待他们。有人甚至忍不住哭出声来。他们太苦了,祖祖辈辈都未曾摆脱过。
朱由校明白他们心中的辛酸,可他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这里就交给你们两人,先拨一百万两银子下来,该准备的都抓紧办,年后开工!”
“臣(奴婢)遵旨!”
……
“陛下有令,召王在晋进宫觐见!”
朱由校刚回宫,就听到王在晋已抵京城的消息,立刻下诏召他入宫。此人是干才,不容错过。
“臣叩见陛下圣安!”
“朕安,起身吧。”
“爱卿在山东巡抚期间,可曾了解百姓状况?”
“回陛下,山东近日白莲教再度活跃,地方官却视若无睹,臣忧心忡忡。白莲教每次抬头,朝廷都需动用大量钱粮去平定,却始终未能根除。臣以为陛下当早做打算。”
朱由校心中暗赞,果真没看错人。能臣就是不一样,目光远胜常人。
“兵部尚书张鹤鸣贪赃枉法、欺君罔上、陷害忠良,朕已将他下狱。现兵部尚书一职,朕有意让爱卿接任,不知意下如何?”
王在晋立即跪下高声道:
“臣定不负圣恩!”
他在山东也早听闻陛下新政,虽出身文官,却心知旧官僚之弊,早已认同皇帝的作为。
“王伴伴,拟旨,任命王在晋为兵部尚书,加太子少师!”
“爱卿上任后,立刻着手处理辽东事务。熊廷弼所奏之事,只要不过分,皆予准许。”
“臣遵旨!”
待王在晋退出后,朱由校闭目缓缓问道:
“内帑还剩多少?”
“皇爷,尚有七百万两。”
朱由校轻叹,不论哪朝哪代,花钱容易挣钱难。
自己才刚起步,已投入不少,若非这次又能抄一批文官,恐怕真不知从哪再弄出银子来。
……
南海子
他已经很久没来军营了,今日特地抽出时间来看看。
羽林军如今已颇具规模,仅四大营就有三万精锐。主力由浙兵、川兵、京营兵、通州兵、孝陵卫组成,可以说,朱由校已将大明最能打的部队整合在了一起。
辅兵营扩充到了五万人,主力由京营和通州兵组成,又征召了一万多青壮,算下来,羽林军名册上已经有八万人了。
这已经是朱由校目前能调动的最大兵力,也是大明最后的精锐力量。过不了多久,他会亲自率领这支军队出关,踏上战场。
他站在高处看着训练场上的兵士,心中颇感欣慰。一个个精神饱满,这才是铁血之师应有的模样。
“骁骑营的训练情况怎么样?”
骁骑营的骑兵由原三千营和孝陵卫的骑兵整合而成,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虽然不敢说人人精通骑射,但出关作战毫无问题,比历史上的关宁铁骑还要强上许多。
骁骑营参将李松平立刻上前答话:
“陛下,五千骁骑已经整备完毕,只等陛下下令,便可出关与敌军决战。”
朱由校心里盘算着去草原的事,这件事他没有告诉任何人。羽林军的将领们都以为是去辽东杀敌。
“朕去看看。”
他刚走进训练场,就看到场地上摆满了草人,几乎占了半个马场。这是他亲自下令布置的,用草人模拟敌人,摆出各种兵种阵型,让骑兵练习破阵方法。
这些阵型是朱由校日日研究后设计出来的,都是蒙古和敌军常用的战术,用来提升将士临场应变的能力。骑兵作战的关键就是快,只要比敌人快一步,就已胜了一半。
他又看到一队身穿边军盔甲的士兵,便问:
“这些是各地调来的夜不收?”
李松平恭敬答道:
“回陛下,正是他们。”
“这些人确实厉害,骑射精湛,对草原的风俗和作战方式也十分熟悉,连臣都佩服。”
朱由校清楚李松平的能力,曾亲自考核过他,无论是武艺还是带兵,都属一流。他如此夸赞,可见这些人的确不凡。如今的九边将领,还知道敬畏皇威,不敢随意应付差事。
“从骁骑营中选二百人,跟着这些夜不收学侦查技巧。”
“臣遵命。”
“骁骑营现在有多少战马?”
“回陛下,战马共有八千七百六十五匹,骡马四千多匹。”
战马数量还是太少,连一人双马的标准都达不到,在草原上根本无法与机动性极强的蒙古骑兵抗衡,这是个大问题。
朱由校沉思片刻,转向张维贤:
“老国公,现在市面上的战马价格如何?”
“陛下,若是从互市买,上等蒙古马大概八两银子一匹,中等的七两多,下等不到六两。”
“若从民间买,下等马也要二十两以上。”
马真是金贵,养骑兵远比养步兵花钱,一个骑兵的花费,够养十几个步兵了。
从边境互市获取战马,一年也就五四千匹,眼下互市还没开始,看来必须提前启动才行。
“老国公,朕交办一件事,拨你十万两银子,以顺天府为核心,从北方各省采买优质战马。三千匹就够,若银钱有余,可多购骡马,有多少买多少,但不得扰乱民间供需。”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