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就在老王愁肠百结、万念俱灰之际,怀里的婴儿突然“咯咯咯”地笑了起来,声音清脆,打破了压抑的气氛。更神奇的是,他那藕节似的小胳膊,顽强地从襁褓里挣脱出来,一只粉嫩嫩的小手指,无比坚定、无比清晰地直直指向屋外那片在夜色中显得格外阴森、传说中连狗都不敢进去撒尿、闹鬼闹得最凶的野地!

老王顺着儿子的手指看去,先是一愣,那片野地荒草丛生,乱石嶙峋,平时大家避之不及。但电光火石间,老王那被愁绪堵塞的脑子突然像是被这道小手指捅开了一条缝!野地…旷野…广阔…自由…不受拘束…一个文雅又带着点不羁意味的字眼猛地蹦进他的脑海——“诩”(xǔ)!

这个字好啊!《说文解字》里说:“诩,大言也。” 有自夸、夸耀的意思(虽然老王看着怀里这娃,实在想象不出他以后能怎么夸耀自己这脑门)。但更重要的是,“诩”通“栩”,有生机勃勃、广阔自由之意!这不正合那片野地给人的感觉吗?总比什么“鬼差”、“四痣”强一万倍!听着就有文化!

老王顿时如醍醐灌顶,激动地一拍大腿(力道没控制好,差点把怀里的娃又拍哭):“有了!就叫这个!王诩! 对!我儿大名就叫王诩! 小名…小名…” 他低头看看儿子脑门上那四颗在黑暗中仿佛更加醒目的肉痣,又看看那片鬼气森森的野地,一股破罐子破摔的豪气涌上心头:“就叫‘阿鬼’! 反正都这样了!咱不藏着掖着了!大大方方地‘鬼’!说不定还能辟邪呢!”

于是,在产婆的晕厥、邻居的惊恐、父亲的愁绪与豁达交织的复杂氛围中,未来将搅动战国风云、被尊为谋圣、纵横家鼻祖、浑身是谜的鬼谷子,他的尘世代号正式敲定:王·脑门自带鬼宿星图·阿鬼·诩! 这名字,注定了他不走寻常路的一生

(三) 童年“作妖”实录:蚂蚁是大将,黄雀是军粮,老母鸡是毕生之敌!

时光荏苒,小阿鬼(王诩)在爹娘的提心吊胆和乡亲们异样的目光中,磕磕绊绊地长大了。他的童年,绝对是王家庄乃至十里八乡一道无法忽视、自带话题流量的“亮丽”风景线。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玩着泥巴,堆砌着想象中城堡的时候,我们的小阿鬼同学,已经展现出了他惊世骇俗的“战略天赋”和“哲学思考”。

场景一:蚂蚁战争与幼年统帅(约三岁)

某日午后,阳光慵懒。其他三岁小屁孩正围着一滩和得稀烂的泥巴,争夺着唯一一把豁了口的木铲子,吵得鼻涕泡直冒。而我们的小阿鬼呢?他正以一种与年龄极不相符的专注和严肃,撅着小屁股,整个人几乎趴在地上,眼睛瞪得像铜铃,死死盯着墙角两窝正在为争夺一小块发霉饭粒而展开“世界大战”的蚂蚁!

只见他左手拿着一根比他手指还细的小树枝,右手捏着几粒沙子,嘴里念念有词,声音不大却充满“威严”:

“报——!敌军黑蚁主力已突破我左翼防线!红蚁先锋队何在?速速迂回!包抄其后路!断其粮道(饭粒)!”

“中路红蚁重甲兵团!顶住!给我顶住!利用地形(小石子)构筑防线!盾牌(树叶屑)举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