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名牌手表、昂贵的画具、华丽的公主裙……所有象征着优越生活的东西,都迅速消失了。我们从市中心的大平层,搬到了郊区一个老旧的两居室里。

那个两居室,只有一个房间朝南,光线最好。刘敏毫不犹豫地把它给了文月。剩下那个朝北的、又小又暗的房间,给了文海东和她自己。

至于我,没有房间。

“家里就这么大,没你的地方了。”刘敏看着我,语气平静得像是在说一件与她无关的事,“正好你爷爷一个人在乡下也孤单,你就去陪他吧。”

文海东这次连一丝愧疚的表情都没有了。他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整日愁眉苦脸,根本无暇顾及我的感受。他只是给了我几百块钱,对我说:“静静,你……你先去爷爷那儿,等爸爸缓过来了,就接你回来。”

我看着他,没有说话。我知道,这句“接你回来”,只是一句遥遥无期的空头支票。

在他们眼里,我就是那个在船快沉的时候,第一个被扔下水的、最无足轻重的行李。

我一个人,坐上了去乡下的长途汽车。那一年,我十二岁。

乡下的生活和我之前所经历的一切都截然不同。爷爷是个沉默寡言的老人,身体不太好,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他看到我,只是浑浊的眼睛动了动,从枕头下摸出几张皱巴巴的零钱塞给我。

我们的交流很少,但我知道,他接纳了我。

房子很旧,但被爷爷收拾得很干净。我睡在小小的阁楼上,夜里能听到风吹过田野的声音。没有了刘敏的斥责和文月的刁难,我的世界前所未有的安静。

我转学到了镇上的中学。这里的孩子都穿着朴素的校服,说着我不太懂的方言。他们看我的眼神,带着一丝好奇和疏远。

我依旧沉默,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学习上。因为我心里憋着一股劲。我告诉自己,文静,只有靠你自己,你才能离开这里,才能活出个人样。

我以为我的生活就会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平静和压抑中度过,直到我遇到了苏老师。

苏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她叫苏晴,人如其名,像一抹晴朗的天空,温暖而明亮。她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仿佛能看透我所有的伪装和孤单。

她发现了我的沉默,也发现了我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眼睛总是不自觉地看向地面。

有一天放学,她把我叫到办公室。

她没有问我的家庭,也没有说教,只是温和地递给我一杯热茶,笑着说:“文静,我看了你写的作文,非常有灵气。你是个很有思想的女孩。”

那是第一次,有人对我说,你“有思想”,而不是“很懂事”。

她接着说:“但是,我感觉你好像总是在害怕什么。你习惯用讨好来换取安全感,对吗?比如,你总是不自觉地帮同学打扫卫生,总是在别人提出要求之前就主动去做。你怕被讨厌,怕被抛弃。”

我的眼泪,在那一刻,决了堤。积攒了十二年的委屈和痛苦,在一个认识不到两个月的老师面前,轰然崩塌。

苏老师没有打断我,只是静静地递给我纸巾,轻轻地拍着我的背。

等我哭够了,她才柔声说:“静静,你要记住,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你不需要靠讨好去换取爱和尊重。真正的爱,是不需要交易的。你本身,就值得被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