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的夏天来得格外早,六月初,太阳就已经毒辣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宁远站在摇摇晃晃的解放卡车后厢,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浸湿了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卡车行驶在崎岖的山路上,每一次颠簸都让他的胃跟着翻腾。
"还有多远啊?"林小满扶着车栏,脸色苍白地问道。她是六人中唯一的女生,扎着两条麻花辫,眼睛大而明亮,此刻却因为晕车而显得无精打采。
驾驶室里传来村长李德福沙哑的声音:"快了快了,翻过前面那道梁就到青山坳了。"
宁远转头看向其他四人。陈默靠在车厢一角,闭目养神,这个医学系的高材生总是这样冷静自持;赵建国正拿着小本子记录着什么,他是物理系的,据说父亲是省里的干部;王爱国和李卫东则凑在一起低声交谈,他们是同系的同学,一路上形影不离。
他们是省城大学最后一批被安排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大学生。尽管已经是1983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但在青山坳这样的偏远山村,时间仿佛还停留在十年前。
卡车终于爬上了山梁,宁远第一次看到了青山坳的全貌——十几户土坯房散落在山谷中,村口一棵巨大的老槐树格外醒目,树冠如伞,投下一片阴影。奇怪的是,那棵树的半边似乎被雷劈过,焦黑的树干与另一侧茂盛的枝叶形成诡异对比。
"那就是我们村的神树,"李德福注意到宁远的目光,解释道,"活了有三百年了,保佑我们村风调雨顺。"
宁远点点头,没有多问。卡车驶入村庄时,他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村里几乎看不到年轻人,只有老人和孩子站在路边,用警惕而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他们。
"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哪了?"林小满小声问道。
李德福的背似乎僵了一下,然后若无其事地回答:"都出去打工了,现在政策允许了嘛。"
卡车最终停在了村大队部门前。六人拎着行李跳下车,李德福指着不远处一排低矮的土房说:"那是知青点,你们就住那里。男同志住东头三间,女同志住西头一间。"
宁远注意到,所谓的"女同志"只有林小满一人。他皱了皱眉,但没说什么。分配住房时,林小满显得很高兴:"太好了,我一个人住一间!"
"你晚上不会害怕吧?"宁远忍不住问道。
林小满笑着摇头:"怕什么?这里可是革命老区,贫下中农最淳朴了。"
李德福安排他们在村里小学教师家吃了第一顿饭。饭桌上,宁远注意到墙上挂着一张泛黄的全家福,照片里年轻的夫妇抱着一个婴儿,但照片被人用墨水涂掉了眼睛。
"老师家的孩子呢?"宁远随口问道。
正在盛饭的女主人手一抖,饭碗差点掉在地上。"没...没有孩子,"她的声音有些发抖,"那是我和我男人年轻时候的照片。"
宁远觉得奇怪,但没再追问。晚饭后,李德福带他们熟悉村子。经过村口老槐树时,宁远注意到树干上钉着一块红布,布下似乎藏着什么东西。
"那是什么?"他指着红布问道。
李德福的脸色变了变:"没什么,就是些祈福的东西。你们城里人不信这个。"他迅速转移话题,"明天开始,你们要参加劳动。宁远和陈默去卫生所帮忙,其他人去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