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暴雨像是天神打翻了的水盆,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疯狂地砸在越野车的挡风玻璃上,发出 “噼啪” 的巨响,密集得几乎要将玻璃敲碎。雨刮器不知疲倦地左右摆动,却只能在模糊的视野里划出两道短暂的清晰痕迹,转瞬又被新的雨水覆盖。车窗外的世界早已变成一片混沌的水幕,只有远近偶尔闪过的几道闪电,才能勉强勾勒出连绵起伏的山影。

我紧握着方向盘,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手心的汗水让方向盘变得有些湿滑。视线艰难地穿透雨幕,死死盯着导航屏幕上那个不断闪烁的红点。那红点所标注的位置,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 早已从地图上抹去的荒村 “落雁坡”。导航系统时不时发出 “信号丢失” 的提示音,机械的女声在这空旷的车厢里显得格外诡异,仿佛在警告我不该前往这个被遗忘的地方。

三天前,我在祖父的遗物中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日记。这位失踪二十多年的古生物学家,一生都致力于研究各种奇特的古生物与神秘现象,家里的阁楼堆满了他从各地带回来的标本和笔记。那天下午,我在整理一个积满灰尘的木箱时,发现了这本被几本厚厚的专业书籍压着的日记。封面是深棕色的牛皮纸,边缘已经磨损不堪,上面用烫金的字体写着 “考察记录”,只是金色早已褪去,只剩下模糊的印记。

日记里的字迹娟秀而有力,记录着祖父在各地考察的见闻。而最后一篇日记,却与之前的内容大相径庭。除了几行晦涩难懂的文字,还画着一支诡异的骨笛,笛身上刻满螺旋状的纹路,线条流畅而神秘。末尾潦草地写着:“落雁坡的土壤在呼吸,它们在等月圆之夜。” 这句话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引着我踏上这段未知的旅程。我隐隐觉得,祖父的失踪一定和这个落雁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车轮猛地碾过一块凸起的石块,整辆车剧烈地颠簸了一下,仿佛要散架一般。我下意识地抓紧了身旁的登山包,包里装着祖父的日记、一个老旧的罗盘 —— 那是祖父生前常用的,盘面已经有些氧化,指针却依然灵敏、还有一把从旧货市场淘来的工兵铲,以及一些应急用品,比如手电筒、压缩饼干、急救包等。车窗外,墨色的山林如同蛰伏的巨兽,连绵起伏的轮廓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狰狞,张着血盆大口,仿佛随时会将我吞噬。

这条通往落雁坡的路,比我想象中更加难走。原本就狭窄的土路,在暴雨的冲刷下变得泥泞不堪,车子时不时会陷入泥坑,需要我下车费力地推动才能脱困。好几次,车轮打滑,车身几乎要侧翻到旁边的山沟里,吓得我心脏都快要跳出嗓子眼。

当我终于把那辆半旧的越野车停在村口那棵歪脖子老槐树下时,雨势竟奇迹般地小了。暮色四合,朦胧的光线中,几十间土坯房歪斜地卧在山坳里,像一群垂暮的老人,沉默地注视着我的到来。这些房屋大多已经破败不堪,有的屋顶塌了一半,露出黑洞洞的椽子;有的墙壁裂开了巨大的缝隙,仿佛随时会坍塌。墙皮剥落的泥墙上,残留着模糊不清的标语,“农业学大寨” 的字样在风雨侵蚀下早已斑驳不堪,只剩下几个模糊的笔画,诉说着这里曾经的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