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思辰没想到话题会转到这上面,微微一怔。提及建筑,他眼中那点伪装出的局促和笨拙瞬间褪去,一种近乎本能的热忱点亮了他的双眸。他坐直了些,声音也清晰流畅起来:“好的建筑?不在于它用了多少昂贵的石材,贴了多少金箔。它应该像一棵树,从它扎根的那片土地上自然地生长出来,服务于生活其中的人。采光要充足,通风要顺畅,空间要合理实用。比如现在很多石库门亭子间,又小又闷,夏天像蒸笼,冬天像冰窖,人在里面怎么能舒服?”
他语速不疾不徐,手势自然而然地辅助着表达,描绘着理想中平民住宅的模样。沈梦琪听得入了神,忘了继续记录。这个“笨拙小职员”此刻身上散发出的那种专注和笃定的光芒,与他刚才的表现判若两人。一种奇异的、被知识本身吸引的感觉,悄然取代了她最初预设的审视和排斥。
“采光……”沈梦琪下意识地接话,她想起了自己那个堆满仪器的秘密仓库,下午的光线总是不尽如人意,“确实很重要。光线会影响人的情绪和工作效率,理论上,甚至能影响一些化学反应的速率。”她差点脱口而出自己正在做的“环境对情绪波动影响”的小实验。
陆思辰眼睛一亮:“沈小姐也研究这个?”他对这个能把“采光”和“化学反应速率”联系起来的“打字员”充满了好奇。
咖啡馆里爵士乐轻柔流淌,窗外的喧嚣似乎被隔绝了。两个各怀鬼胎、试图让对方“知难而退”的人,却意外地在“建筑采光”和“环境对反应速率影响”这种古怪的交叉点上,找到了共鸣。一本正经的“考察”演变成了兴致勃勃的讨论。
临别时,沈梦琪看着手册上新添的、关于陆思辰“建筑理念”和“表达逻辑提升”的记录,鬼使神差地提议:“陆先生,你刚才说的办公室采光问题,我……嗯,我老板正好有个闲置的旧仓库,光线条件有点复杂,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观察实例?方便的话,下次我们可以具体讨论一下改进方案?”她想把这个人当作一个难得的、鲜活的“环境-情绪”研究样本。
陆思辰正愁找不到机会深入了解这个与众不同的“打字员”和她那本神秘手册,闻言立刻点头:“太好了!我对各种空间的光线运用很感兴趣。沈小姐定时间地点,我一定到!”他心中雀跃,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避开沈家大小姐,接触这个有趣的灵魂了。
两人在咖啡馆门口告别,一个走向黄包车,一个走向电车,都暗自松了口气,又都带着一丝对方“果然不符合预期”的满意和一份对下次见面的隐秘期待。沈梦琪小心地收好她的《恋爱数据分析手册》,陆思辰则轻轻哼起了不成调的曲子,方才讨论建筑时眼里的光,似乎还残留在他微扬的嘴角。
第二章 仓库里的pH试纸与设计图
几天后,沈梦琪带着陆思辰,七拐八绕地钻进了苏州河边一条僻静弄堂深处。推开一扇厚重的、漆皮剥落的木门,一股混合着陈旧木料、尘埃和淡淡化学试剂的味道扑面而来。这里原本是沈家堆放废弃机器零件的仓库,如今被沈梦琪改造成了她的秘密实验王国。
阳光从天窗斜射下来,形成一道朦胧的光柱,光柱里尘埃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