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深圳的雨季来得突然。许晚晴站在华远电子新租的厂房门口,望着如注的暴雨击打在泥泞的路面上,溅起一朵朵浑浊的水花。厂房里,杜青山正带着工人们调试新到的设备,金属碰撞声和粤语吆喝声混杂在一起。

"许总,电话!"会计小陈举着话筒喊道,"香港来的!"

许晚晴快步走过去,接过话筒:"您好,华远电子。"

"许小姐吗?"电话那头是一个带着浓重港式口音的男声,"我是林世诚的朋友,姓梁。听说你们分家了?"

许晚晴警觉起来:"梁先生有什么事?"

"别紧张啦~"对方笑了笑,"我是做电子元件进口的,老林以前从我这里拿货。听说你现在自己做厂,要不要合作看看?"

许晚晴略一思索:"梁先生有什么好提议?"

"明天有空吗?我在香格里拉请你饮茶。"对方报了个房间号,"带些样品给你看,保证比老林的渠道便宜三成。"

挂断电话,许晚晴若有所思。林世诚刚走就有人找上门来,未免太巧合。但眼下华远确实需要稳定的元器件供应,这个机会值得一试。

"谁的电话?"杜青山擦着手走过来。

"一个香港供应商,约我明天见面。"许晚晴简单说明了情况。

杜青山皱起眉头:"小心有诈。林世诚那人睚眦必报,我听说他在香港黑白两道都有人。"

"我知道。"许晚晴点点头,"明天你跟我一起去,在酒店大堂等着。如果两小时我没下来,就报警。"

第二天,暴雨依然未停。许晚晴穿着简单的白衬衫和藏青色长裤,拎着公文包走进香格里拉酒店大堂。杜青山按照约定等在大堂咖啡厅,而她自己乘电梯上了楼。

敲门后,开门的是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炯炯有神。

"许小姐?请进。"他彬彬有礼地侧身让路,"我是梁安泰。"

房间是豪华套房,客厅里已经摆好了茶点。让许晚晴意外的是,还有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银发老者坐在沙发上,正悠闲地品茶。

"这位是林世诚先生,香港林氏集团的董事长。"梁安泰介绍道,"不是你知道的那个林世诚,是他堂哥。"

许晚晴心头一震。香港林氏集团,在前世可是赫赫有名的电子业巨头。她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创始人。

"许小姐,久仰。"林世诚站起身,伸出手。他的普通话带着粤语口音,但比梁安泰标准得多,"我那不成器的堂弟给你添麻烦了。"

许晚晴谨慎地与他握手:"林董事长认识我?"

"北大的才女,深圳电子业的新星,我怎能不知?"林世诚笑着请她入座,"实不相瞒,我关注你很久了。"

梁安泰给许晚晴倒了杯茶,然后取出一叠文件:"这是我们最近代理的日本电子元件清单和报价,许小姐过目。"

许晚晴浏览着文件,惊讶地发现价格确实比市场价低30%以上,而且包括几种国内很难买到的高端芯片。

"为什么给我这么优惠的条件?"她直截了当地问。

林世诚和梁安泰对视一眼,笑了:"许小姐果然快人快语。那我就直说了——我想投资华远电子。"

许晚晴眯起眼睛:"林董事长打算怎么投资?"

"两百万港币,占股30%。"林世诚说,"不干涉经营,只派一个财务监督。另外,林氏集团的供应链全部向你开放。"

这个条件优厚得令人难以置信。1984年的两百万港币,足以让华远电子一跃成为深圳顶尖的电子企业。

"为什么选中我?"许晚晴依然保持警惕。

林世诚啜了一口茶:"三个原因。第一,你的技术背景和管理能力;第二,你在政府的关系;第三..."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陈默教授的推荐。"

"陈默?"许晚晴差点打翻茶杯,"你认识陈默?"

"他是我在MIT时的学弟。"林世诚笑道,"上周他特意从北京打来电话,说你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许晚晴的大脑飞速运转。陈默竟然认识林世诚?还主动推荐她?这背后有什么目的?

"我需要时间考虑。"她最终说道。

"当然。"林世诚递给她一张名片,"这是我的私人号码,随时欢迎来电。"

回到公司,许晚晴立刻召集核心团队开会。杜青山听完林氏集团的提议,兴奋得直搓手:"两百万港币!我们能买最先进的贴片机了!"

财务小陈却忧心忡忡:"条件这么好,会不会有猫腻?"

"我也担心这点。"许晚晴沉思道,"明天我去找周峻,查查林氏集团的底细。"

第二天一早,许晚晴就来到深圳市政府大楼。周峻在政策研究室工作,见到她来有些意外,但很快帮她调出了林氏集团的资料。

"林世诚,香港电子业大亨,六十年代从收音机起家,现在主要做电视机和音响出口。"周峻翻着档案,"政商关系良好,没有不良记录。"

许晚晴稍稍放心:"他和陈默真的认识?"

"我查查看。"周峻打了个电话,几分钟后得到了确认,"MIT校友会名册上确实有他们两个,同一年入学的。"

许晚晴若有所思。陈默到底在布局什么?为什么要撮合她和林世诚合作?

"对了,"周峻突然说,"陈默下周到深圳,参加一个量子物理研讨会。他让我告诉你,想和你当面谈谈。"

许晚晴点点头,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回到公司,她拨通了林世诚的电话:"林董事长,我接受您的投资提议。不过有个小条件——我要去香港考察您的工厂。"

林世诚爽快地答应了。三天后,许晚晴持特区通行证过关,第一次踏上了香港的土地。1984年的香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与一河之隔的深圳恍如两个世界。

林世诚亲自开车带她参观了位于元朗的电子厂。现代化的生产线、严格的品质管控、高效的仓储物流...一切都让许晚晴大开眼界。更令她惊讶的是研发中心——虽然规模不大,但设备先进,几名工程师正在调试一台彩色电视机原型机。

"我们计划明年进军内地市场。"林世诚自豪地介绍,"与华远的合作将是重要一步。"

考察结束后,林世诚带许晚晴到中环一家高档餐厅吃饭。席间,他谈起了自己的创业史,从一个小小的收音机修理铺到如今的电子帝国。

"许小姐,你知道我为什么看好你吗?"酒过三巡,林世诚突然问道。

许晚晴摇摇头。

"因为你眼里有光。"林世诚指了指自己的眼睛,"六十年代,我在镜子里看到过同样的光。那是野心,是远见,是...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眼光。"

许晚晴心头一跳。林世诚的话让她想起陈默的暗示。

"林董事长过奖了。"她谦虚地说。

"叫我Uncle林吧。"老人笑了笑,"对了,陈默托我带个东西给你。"

他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小巧的金属盒子,推给许晚晴:"他说你会明白的。"

许晚晴接过盒子,没有立即打开。回到深圳的酒店后,她才小心翼翼地查看。盒子里是一个奇怪的金属装置,像手表机芯和电路板的结合体,中央有一个微型显示屏,上面闪烁着一串数字:19840715。

这是什么日期?许晚晴翻来覆去地检查,在装置背面发现一行小字:"当时间重叠,真相将显现。"

第二天,许晚晴与林世诚正式签署了投资协议。签字仪式后,梁安泰悄悄告诉她:"Uncle林很少这么看重一个人。他私下说,你让他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资金很快到位。有了林氏集团的加持,华远电子鸟枪换炮。许晚晴引进了第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招聘了二十名技术工人,开始大规模生产科学计算器和简易电子琴。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还通过林氏集团的渠道出口到东南亚。

一个月后,华远电子的月营业额突破五十万元,成为深圳科技局的明星企业。许晚晴被评为"深圳市优秀青年企业家",连《人民日报》都刊登了她的创业故事。

然而,成功背后暗流涌动。林世诚派来的财务总监张丽华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三十出头,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她表面上对许晚晴毕恭毕敬,但许晚晴敏锐地察觉到她定期向香港汇报的不仅仅是财务数据。

更麻烦的是,林世诚的小动作开始增多。他先是"建议"华远接一些香港来的特殊订单——看似普通的电子元件,但规格型号很可疑;后来又"推荐"几个亲戚来公司任职,都被许晚晴婉拒了。

"他在试探你的底线。"杜青山一针见血地指出。

许晚晴何尝不明白。商场如战场,资本从来不是慈善家。林世诚的投资,终究是要追求回报和控制的。

七月中旬的一天,许晚晴正在办公室审核新产品的设计图,前台突然通报:"许总,有位陈教授找您。"

她的心跳顿时加速:"请他进来。"

陈默依然是那副模样——白衬衫,黑裤子,清瘦的脸上看不出表情变化。唯一不同的是,他手里拎着一个黑色手提箱。

"好久不见。"他淡淡地说,目光扫过宽敞的办公室,"华远发展得不错。"

许晚晴示意秘书出去,关上门:"你到底在玩什么把戏?林世诚是怎么回事?这个又是什么?"她拿出那个金属装置。

陈默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打开手提箱,取出一台奇怪的仪器,看起来像收音机和示波器的结合体:"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7月15日。"许晚晴看了一眼桌上的日历,"怎么了?"

"1984年7月15日。"陈默调试着仪器,"八年前的今天,我父亲的实验室发生了爆炸。"

许晚晴突然想起金属装置上显示的数字——19840715。这绝非巧合。

"你父亲的研究...和我有关?"她直截了当地问。

陈默抬起头,眼神前所未有的严肃:"不是有关,你就是原因。"

他按下仪器开关,显示屏上出现了一组波动曲线:"1976年7月15日,我父亲进行了第一次量子通道实验。理论上,这个实验应该打开一个微观尺度的时空隧道,持续时间不超过一普朗克时间。"

许晚晴屏住呼吸,她隐约猜到了接下来的话。

"但实验出现了异常。"陈默的声音低沉,"仪器记录到了一个宏观物体的量子态波动,持续了整整三秒。我父亲坚信有人穿越了时空屏障。"

"然后呢?"许晚晴的声音有些发抖。

"然后就是八年前的爆炸。他试图重复实验,找出那个'穿越者'。"陈默的眼神变得深邃,"爆炸夺走了他助手的生命,也让我父亲失去了双眼和右手。"

许晚晴倒吸一口冷气。她从未想过自己的重生会与另一个人的悲剧有关。

"所以...你恨我?"她轻声问。

出乎意料的是,陈默摇了摇头:"不。我父亲临终前说,那个穿越者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时空有自己的平衡法则。"

他走近一步:"许晚晴,告诉我实话——你来自哪一年?"

许晚晴与他对视良久,终于说出了重生以来的第一个真相:"2023年。"

陈默的眼睛亮了起来:"果然如此。那么你知道未来四十年的科技发展路径。"

这不是疑问句。许晚晴点点头:"我知道。但这会改变历史..."

"历史已经改变了。"陈默指向窗外的深圳,"你以为1984年的中国应该有这样的电子企业吗?你以为一个农村女孩能轻易考上北大吗?从你重生那一刻起,历史就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

许晚晴如遭雷击。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成功并非完全源于前世的经验——这个时代的包容度远超历史记载,仿佛冥冥中有股力量在为她铺路。

"是你..."她恍然大悟,"你一直在暗中帮我?"

陈默不置可否:"林世诚是我安排的。他不仅是商人,还是我父亲的老朋友,相信量子理论。我们需要他的资金和人脉。"

"为了什么?"

"为了中国不再重蹈覆辙。"陈默的声音突然充满激情,"你知道在原历史中,中国芯片产业被卡脖子有多惨痛吗?知道我们因为技术落后付出了多少代价吗?"他抓住许晚晴的肩膀,"你有机会改变这一切!"

许晚晴被他的热情震惊了。一向冷静理性的陈默,此刻眼中竟闪烁着近乎狂热的火焰。

"你想让我做什么?"她问。

"把华远做成中国的英特尔。"陈默松开手,恢复平静,"林世诚会提供初期资金和技术支持,但真正的核心研发要靠你。你知道未来芯片的发展方向。"

许晚晴陷入沉思。前世的她确实投资过半导体产业,对芯片设计、制造流程有一定了解。但1984年的中国,连最基础的集成电路都依赖进口,要自主研发芯片谈何容易?

"我需要时间考虑。"她最终说道。

"没多少时间了。"陈默看了看手表,"林世诚的耐心有限。而且..."他犹豫了一下,"时空扰动正在加剧。"

"什么意思?"

陈默打开那个金属装置,显示屏上的数字已经变成了:19840930。"这是我设计的量子波动探测器。数字越接近现在,说明时空越不稳定。"

许晚晴突然想起怀表的异常:"会有什么后果?"

"不确定。"陈默罕见地流露出一丝不安,"可能是小范围的记忆混乱,也可能是...时空崩溃。"

许晚晴倒吸一口冷气。她重生带来的蝴蝶效应,远比想象的严重。

"我能做什么?"

"加速科技发展。"陈默说,"量子扰动源于历史改变量。如果科技发展能跟上甚至超越这种改变量,时空就会趋于稳定。"

许晚晴明白了。这就是陈默找上她的真正原因——她脑海中的未来科技知识,是平衡时空的关键。

"我会认真考虑。"她郑重承诺。

陈默点点头,开始收拾仪器。临走时,他突然问:"周峻知道你的秘密吗?"

许晚晴摇头:"没人知道,除了你。"

"保持这样。"陈默的语气罕见地带上了一丝情绪,"他对你的感情会影响判断。"

送走陈默,许晚晴站在窗前久久不动。夕阳将深圳染成金色,远处工地的塔吊如同巨人的手臂,勾勒出这座年轻城市的轮廓。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不仅是事业的,更是时空的。

口袋里的怀表突然发出一声轻响。许晚晴掏出来一看,表盘上的指针完全静止了,而背面的刻字"时间只是幻觉"正在微微发光。

她深吸一口气,做出了决定。无论前方有什么在等待,她都将坦然面对。因为这一次,她不仅为自己而活,还为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为那段尚未书写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