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生张小川为爱奔赴,在昆明为研究生女友杨小雨开了一家面馆。
不料“为爱开店”的举动将他推上同城热搜,冰冷的质疑与嘲讽扑面而来。
当现实差距被无限放大,爱情能否抵过流言?
第一章:风铃与杂音
昆明午后的阳光,慷慨得有些过剩,透过“雨川面馆”新擦的玻璃门,把空气中的微尘照得纤毫毕现,像一场缓慢流动的金色雾霭。
张小川正对着光,眯眼调整着挂在门楣上的铜制风铃。铃舌被他用指尖轻轻拨动,发出一串零星、试探性的脆响。
“挂正了点吗?”他侧过头,问店里唯一的人。
杨小雨正踮着脚,费力地把一摞沉甸甸的法学专著垒在角落那张小方桌上,闻声回头。阳光勾勒着她耳廓细小的绒毛,鼻尖沁出细密的汗珠。“左边,再往上一点点……好了!完美!”
她拍了拍手上的灰,满意地看着那串风铃。“以后客人一推门,它就叮叮当当的,多有生气。”
张小川从凳子上跳下来,仰头看了看自己的劳动成果。生气,他对这个词感到一种微小的满足。这家不到三十平米的小店,从毛坯到如今窗明几亮,飘荡着骨汤和油辣子混合的、令人安心的香气,几乎耗光了他过去三年送外卖、当保安攒下的所有积蓄,还有她一部分奖学金。但它立起来了,像一枚钉在这陌生城市里的楔子,宣告着某种开始。
他心里那点隐秘的骄傲还没持续到第五声风铃响,手机就在裤兜里剧烈地震动起来。是发小阿斌打来的,语气兴奋得变了调:“川子!可以啊你!真让你搞成了?还上了同城热搜?你小子闷声干大事,追着女朋友都追成网红了!”
“什么热搜?”张小川一头雾水,心里咯噔一下,某种不好的预感。
“就‘大专生为爱开面馆陪读名校研究生’啊!贴了你俩照片呢!评论都炸锅了,说你……哎,反正牛逼!哥们给你转发!”
电话挂了。微信提示音像催命符一样接二连三地炸响。家族群,朋友群,甚至很久不联系的同学都冒了出来。链接一个个甩过来,附带的表情包各异,有竖大拇指的,有吃瓜围观的,也有意味不明的省略号。
他的手指变得有些僵硬,点开发小转来的那个链接。屏幕的光刺得他眼睛发酸。
那是一条本地资讯号的微博,配了几张图:一张是杨小雨在图书馆前的单人照,阳光青春,笑得自信;一张是他围着围裙,在还未完全装修好的店里和灰搬砖时被偷拍的,汗流浃背,显得有些狼狈。巨大的标题横亘在上方:「为爱奔赴or现实差距?大专男生开面馆陪伴研究生女友引热议!」
热评第一:「这哥们勇气可嘉,但学历差这么多,真的有共同语言吗?怕不是单向奔赴哦。」点赞三千加。
热评第二:「现实版《人生》?高加林和巧珍的故事告诉我们,结局早就注定了。」点赞两千五。
热评第三:「女生图什么?图他一身油烟味?还是图以后能免费吃面?」后面跟了一长串讥诮的回复。
热评第四:「‘移动饭票’+1,坐等后续分手新闻。」
……
文字像淬了毒的针,密密麻麻地扎进眼球。血液轰的一声全涌向头顶,耳膜里鼓噪着陌生的鸣响。那些字眼——“大专生”、“研究生”、“差距”、“饭票”——旋转着,放大,变成实质的重量,压得他胸口发闷。店外街道的车流声、学生的笑闹声,瞬间褪得很远,模糊成一片嗡嗡的背景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