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阿斌的理性主义城墙被撬开了一条缝。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无力。科学无法解释这一切,至少无法完美地、立刻地解释。他第一次对自己坚信不疑的世界观产生了细微的动摇。难道……真的有什么冥冥之中的存在?

就在他心神不宁时,一个陌生人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事件的走向。

那是一个傍晚,一位约莫八十岁的老人出现在巷口。他穿着质地精良的丝绸衬衫和熨帖的西裤,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虽然年迈,却保持着一种优雅的体态。他面容清癯,眼神里有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郁和谦卑。他手中慢慢盘着一串油亮的佛珠,步履沉稳地走向林姑婆的茶馆。

他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这样气质的人物,在老街并不常见。

阿斌正从外面回来,与他擦肩而过,注意到了老人身上淡淡的檀香味和他看向茶馆招牌时那种复杂难言的眼神。

老人走进茶馆,对着正在清点物品的林姑婆,用略带南洋口音的闽南语,恭敬地唤了一声:“阿卿姐?”

林姑婆抬起头,看到来人,眼神剧烈地波动了一下,但那波动稍纵即逝,很快恢复了古井无波的平静。她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仿佛早就知道他会来。

“是我,陈安成。”老人轻声说,“我从印尼来。听说……宫里要办大事?”

林姑婆没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王爷公的旨意。”

陈安成沉默了片刻,然后从怀中取出一个厚厚的信封,双手奉上:“一点心意,给宫里添砖加瓦,务必收下。”

阿斌刚好走进来,看到了那信封的厚度,瞳孔一缩——那里面绝对是数万元现金。

林姑婆看了一眼,没推辞,坦然收下,塞进了抽屉:“王爷公会记得你的功德。”

阿斌的疑心瞬间达到了顶点。一个陌生的老华侨,一出手就是巨款?奶奶甚至不问来历就收下?这太反常了!结合之前的怪事,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中成型:奶奶是不是被这个看似道貌岸然的老头给骗了?或者,他们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协议?所谓的“神明托梦”,难道是为了骗捐做的局?

理性思维重新占领高地,并且转向了侦探模式。他决定,必须把这个陈安成的底细查个水落石出。

(三)

阿斌的行动力很强。他表面上不再激烈反对,甚至假装对仪式产生了兴趣,帮忙做些杂事,暗地里开始全面调查。

他利用程序员的专业技能,在网上搜索“陈安成”、“印尼”、“华侨”等关键词。他访问海外华人论坛,寻找蛛丝马迹。他还翻拍了陈安成的照片(借口给客人泡茶时偷偷拍的),试图进行人脸识别搜索,但公开网络信息有限,收获不大。

最重要的线索来自实体。他借口帮奶奶整理阁楼,翻找家里的老物件。在一个积满灰尘的樟木箱底,他找到了一本残破的族谱和一些旧信件。信纸已经发黄脆化,字迹是繁体竖排,很多用语古老难懂。

他耐着性子,连蒙带猜地阅读。渐渐地,一段模糊的家族历史浮出水面。

几十年前,战乱时期。陈安成的父亲和陈志斌的太爷爷(林姑婆的父亲)似乎是挚友兼生意伙伴,一起经营侨批(华侨银信)馆。信中隐约提到一笔巨大的资金和一批要紧物资,托付一方转运,但后来似乎出了巨大的纰漏。陈家人就此南下,再无音讯。而林家则因此陷入了漫长的困顿时期,林姑婆的父亲郁郁而终,临终前似乎留有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