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城西废弃剧院的火光已经舔舐到第三层楼,木质架构在烈焰中发出“噼啪”的呻吟,像一头濒死的巨兽在低吼。姜黎和陆则衍刚冲进门,就被浓烟呛得剧烈咳嗽。舞台中央的幕布已经烧穿了大半,露出后面斑驳的壁画——画的是民国时期的戏班,一个穿旗袍的女人正对着镜子描眉,眉眼间竟有几分像苏晚卿。

“密码本应该在后台。”陆则衍拽着姜黎往侧台跑,掌心的温度烫得惊人。他的记忆像是被这场火点燃了,脚步踏在积灰的地板上时,突然停在一块松动的木板前,“是这里,我爷爷说过,‘镜花水月处,藏着夜莺的心跳’。”

他弯腰掀开木板,下面是个生锈的铁盒。刚把铁盒抱出来,头顶就传来“轰隆”一声巨响,燃烧的横梁砸落在离他们不到三米的地方,火星溅到姜黎的袖口上。

“快走!”陆则衍把铁盒塞进她怀里,转身将她护在身后。浓烟中,他的轮廓忽明忽暗,姜黎突然想起一年前那个雨夜,他也是这样挡在她身前,子弹穿透他胸膛时,血珠溅在她脸上,温热又粘稠。

“则衍!”她抓住他的手腕,指尖触到那道旧疤,“一起走!”

铁盒在怀里沉甸甸的,姜黎能摸到里面泛黄的纸页。跑到剧院后门时,陆则衍突然踉跄了一下,扶着墙剧烈喘息。他的额头上渗满冷汗,脸色白得像纸:“我想起来了……去年在这里,沈坤用你的照片逼我交出密码本,我宁死不从,他们就……”

后面的话他没说,但姜黎看到他脖颈处隐约露出的针孔——那是被注射镇静剂的痕迹。消防车的警笛声越来越近,陆则衍突然抓住她的手,把铁盒的钥匙塞进她掌心:“你先带密码本走,去张导那里,他知道怎么破译。我去引开他们,沈文山肯定在附近。”

“不行!”姜黎死死攥着他的手,“要走一起走!”

“听话。”陆则衍的拇指擦过她的眼角,动作温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玉兰花瓣,“现在舆论还在发酵,沈家人不会让我们活着拿出证据。你把密码本交到安全的地方,就是在救我,也是在救所有‘夜莺’的后人。”

他转身冲进火场另一侧时,姜黎看到他风衣下摆沾着的玉兰花瓣掉落在地,瞬间被火星吞没。她咬着牙钻进消防车开辟的救生通道,怀里的铁盒烫得像块烙铁——那是用无数人的性命护下来的真相。

张国立的工作室在老城区的四合院里,墙上挂着他年轻时和苏晚卿的合影。看到姜黎抱着铁盒冲进来,他赶紧关上院门,把她拉进密室:“快,把密码本拿出来,我已经联系了当年参与破译的老专家。”

铁盒打开的瞬间,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里面除了泛黄的交易明细,还有几张老照片:沈文山的爷爷和日军将领握手的合影,陆承安被绑在柱子上的黑白照(照片背面写着“被迫假叛逃,实为传递假情报”),最下面是苏晚卿的亲笔信,说“十一弟(陆承安)是我们埋在敌人身边的暗线,若我牺牲,请保护好他的后人”。

“原来陆承安不是叛徒!”张国立的手抖得厉害,“沈家人颠倒黑白了七十年!”

就在这时,林薇发来视频通话,镜头里是医院的病房。苏曼穿着护士服,正举着针管对着躺在病床上的老人——那是陆则衍唯一在世的姑姑,也是当年少数知道陆承安真相的人。

“姜黎,”苏曼的声音甜腻又残忍,“一个小时内,带着密码本到医院来,否则这位老太太,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对了,别耍花样,你的粉丝现在都堵在医院门口,要是看到你‘为了密码本不管陆家老人死活’,你猜他们会怎么骂你?”

视频突然挂断,姜黎的手机立刻弹出新的热搜:#姜黎为夺密码本,无视陆家长辈生死#。点进去,是苏曼团队发的“爆料”,配着几张角度刁钻的照片——有她冲进剧院的背影,有她抱着铁盒离开的侧影,文案写着“为博眼球不择手段,连长辈的安危都不顾”。

评论区已经炸开了锅:

“我之前还信她是受害者,现在看来就是个疯子!”

“陆家老人都八十多了,她怎么下得去手?”

“沈氏虽然不是好东西,但姜黎这事做得也太绝了!”

“有没有可能是苏曼绑架了老人?别被带节奏啊!”

张国立看着手机屏幕,气得浑身发抖:“这群人简直是血口喷人!我们现在就报警,让警察去救老太太!”

“不行。”姜黎突然冷静下来,翻到交易明细的最后一页,上面记录着沈文山的爷爷当年从日军手里接过的“物资清单”,其中赫然有“鸦片三百箱”,接收人签名是“沈文山”,日期是1943年冬,“沈家人最怕的不是警察,是这个。”

她拿起手机,点开直播软件,镜头对准那张清单:“各位网友,我知道现在很多人在骂我,但我手里有比‘陆家老人安危’更重要的东西。”她把清单上的内容念了一遍,声音清亮得像穿透乌云的阳光,“沈氏集团的发家史,是用国家的血泪换来的。他们现在绑架陆家长辈,就是怕这些真相曝光!”

直播间的在线人数瞬间突破百万,弹幕的风向开始逆转:

“卧槽!鸦片?沈家人是汉奸后代?”

“难怪他们这么怕密码本!原来是怕祖坟被扒!”

“姜黎快报警!我们帮你盯着苏曼!”

“已经有人去医院了!看到老太太被锁在302病房!”

姜黎看着弹幕里滚动的地址,突然想起陆则衍刚才的话——舆论是把双刃剑,既能伤人,也能救人。她立刻拨打报警电话,同时对着镜头说:“现在,我们去医院救老人,也让沈家人看看,七十年前他们没能掩盖的真相,今天更不可能!”

张国立开车带着她往医院赶时,陆则衍的电话打了进来。他的声音里带着喘息,背景是警笛声:“我引开了沈坤的人,现在在医院后门,你们从侧门进来,302病房的窗户没锁。”

“你怎么样?”姜黎的声音发颤。

“没事,就是擦破点皮。”陆则衍的笑声透过电流传来,带着点劫后余生的轻松,“等这事结束,我们去种玉兰吧,就种在老宅的院子里,你说好不好?”

“好。”姜黎的眼泪掉在方向盘上,“我等你。”

医院的走廊里挤满了记者和自发赶来的粉丝。姜黎刚冲进302病房,就看到苏曼举着针管要往老人胳膊上扎。陆则衍从窗外翻进来,一脚踹掉她手里的针管,反手将她按在墙上。

“沈文山在哪?”他的声音冷得像冰。

苏曼笑得癫狂:“你们赢不了的!我爷爷说了,沈家的根基深不可测,一个密码本算什么?舆论?舆论就是风,今天吹向你们,明天就能吹向我!”

她的话刚说完,病房的电视突然亮起,正在播放沈氏集团的新闻发布会。沈文山站在台上,对着镜头鞠躬:“关于网传我祖父的不当言论,纯属谣言。本集团决定捐赠一个亿,用于‘抗战老兵救助基金’,以此证明我们的爱国之心……”

“别演了。”姜黎把密码本扔在他面前,“这里有你祖父和日军的合影,有他倒卖鸦片的收据,还有你去年派人暗杀陆则衍的转账记录——哦对了,你的助理已经把录音交给警方了。”

苏曼的脸瞬间惨白,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警笛声从走廊尽头传来,陆则衍的姑姑被医护人员小心翼翼地扶下床,老人颤抖着抓住姜黎的手:“好孩子,你奶奶要是看到今天,该多高兴啊……”

病房外,记者们的闪光灯此起彼伏。陆则衍站在姜黎身边,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发。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他们紧握的手上,也落在那本摊开的密码本上——泛黄的纸页在风里轻轻翻动,像无数“夜莺”在低声歌唱。

网络上,#沈氏集团道歉# #陆承安是英雄# #姜黎陆则衍锁死#的词条霸占了热搜榜。粉丝们在超话里刷着“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缺席”,有人P了张苏晚卿和陆承宇的合影,配文:“七十年了,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姜黎看着手机屏幕,突然想起奶奶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等硝烟散尽,就去看漫山的玉兰。”她转头看向陆则衍,他正对着她笑,耳垂上虽然没有痣,但眼里的光,和记忆里的少年一模一样。

消防车已经扑灭了剧院的火,废墟里隐约能看到那面没烧完的壁画。张国立说,等重建后,要在这里建一座“夜莺纪念馆”,把密码本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而此刻,姜黎只想牵着陆则衍的手,慢慢走在医院的林荫道上。晚风吹过,带来玉兰花的清香,陆则衍突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小的玉兰花苞——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摘的,花瓣上还沾着露水。

“还没种满院子,但先送你一朵。”他把花苞塞进她手里,指尖的温度透过花瓣传过来,暖得像春天。

姜黎握紧那朵花苞,知道这不是结束。沈文山不会善罢甘休,“夜莺”的故事里还有更多秘密等着被揭开,她和陆则衍要走的路还很长。但只要身边有他,有那些相信真相的人,再深的深渊,她也敢往下跳。

远处的天边,晚霞烧得正艳,像极了当年“夜莺”们用生命染红的黎明。

医院林荫道上的玉兰花苞还带着露水,姜黎的手机却突然震动起来。林薇发来的截图里,#姜黎利用陆家长辈炒作#的词条竟又爬上了热搜,点进去一看,全是苏曼粉丝和部分被带偏的路人在刷屏。

“真服了,拿八十岁老人当道具,姜黎的心是石头做的吧?”

“陆则衍刚‘活’过来就被吸血,这女人也太狠了!”

“对比起来还是苏曼姐姐善良,可惜被泼脏水了[流泪]”

更离谱的是,有粉丝扒出陆则衍姑姑年轻时的照片,硬说“老太太当年就帮着陆家掩盖黑料,现在肯定也在配合姜黎演戏”。评论区里,姜黎的粉丝和对方吵得不可开交,表情包和脏话刷得像瀑布,甚至有人开始扒对方的私人信息,扬言要“线下理论”。

“这群人是疯了吗?”姜黎气得手都在抖。她刚想点开自己的超话发个声明,就被陆则衍按住了手。

“别理。”他的眼神沉了沉,“苏曼团队故意买水军挑事,就是想让我们在舆论里耗着,好给沈文山争取时间。”他划开手机,点开一个加密文件夹,里面是沈文山助理和水军头子的聊天记录,“你看,他们连‘骂战升级方案’都拟好了,分三个阶段,从质疑人品到攻击家人,最后引导网暴。”

姜黎看着那些密密麻麻的计划,胃里一阵翻涌。这时,她的超话主持人发来私信,语气急得快哭了:“黎黎姐,对方把你早年的照片P成遗照发出来了,我们能不能下场撕?好多粉丝都气炸了,说要去爆破对方的粉群!”

饭圈的战火已经烧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姜黎的粉丝整理出苏曼早年霸凌同学的证据,苏曼的粉丝则翻出姜黎刚出道时的采访断章取义,说她“看不起新人”。更有极端粉丝跑到医院门口,举着“姜黎滚出娱乐圈”的牌子,和维护姜黎的粉丝推搡起来,警察来了才勉强控制住场面。

“必须止损。”陆则衍突然开口,“你开直播,我陪你。”

半小时后,姜黎的直播间准时开启。镜头里,她坐在医院的长椅上,陆则衍站在她身边,手里拿着那本密码本。没有打光,没有滤镜,背景里甚至能听到护士推车的声音。

“首先,谢谢大家关心陆家长辈,”姜黎的声音很平静,“奶奶现在状态很好,刚才还在跟我念叨,说等出院了要给大家包玉兰馅的饺子。”她把镜头转向不远处的病房窗口,虽然看不清人,但能看到窗帘上挂着的玉兰花挂坠,“其次,关于所谓的‘炒作’,我手里有沈文山团队买水军的证据,已经交给警方了。”

陆则衍接着说:“我知道很多粉丝是真心为我们好,但请大家不要互撕,更不要网暴。当年‘夜莺’们守护的,就是每个人说话的权利,而不是用语言当刀子。”

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出去,带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直播间的弹幕安静了几秒,随即有人刷:“对不起黎黎姐,刚才太冲动了。”“则衍说得对,我们应该相信证据,不是骂人。”

就在这时,屏幕上突然飘过一条金色的打赏弹幕,是苏曼的大号:“姜黎,别装了。你以为赢了舆论就能赢吗?明天早上,‘姜黎奶奶是汉奸’的帖子就会全网都是,我看你怎么洗!”

她的粉丝立刻跟着刷“姐姐说得对”,刚平息的骂战眼看又要爆发。姜黎却笑了,拿起密码本翻到某一页,对着镜头展示:“苏小姐可能忘了,你爷爷沈文山的日记里写着,当年是他逼我奶奶传递假情报,还威胁说不合作就杀了陆家满门。这里有他的亲笔签名,还有日军将领的批复,需要我念给你听吗?”

苏曼的弹幕瞬间消失了。她的粉丝像被戳破的气球,再也刷不出嚣张的话。有理智的网友开始反思:“我们是不是被当枪使了?”“饭圈互撕真的没意思,不如等警方结果。”

陆则衍趁机补充:“我和姜黎决定,把密码本里的内容全部公开,做成线上纪念馆。每个人都可以看,都可以判断真相。至于那些故意挑事的人,法律会给他们答案。”

直播结束后,#拒绝饭圈互撕#的词条竟然冲上了热搜。有粉丝自发删除了之前的过激言论,还有人发起“理性追星”的话题,得到了不少人响应。林薇发来消息:“刚才有苏曼的粉丝私信我道歉,说不该被带节奏。”

姜黎看着窗外,陆则衍正陪奶奶在病房里说话,老人的笑声透过玻璃传出来,清脆得像风铃。她突然想起刚出道时,有粉丝为了给她抢资源,去攻击同剧组的演员,当时她气得发了条长文,说“如果喜欢我,请先学会尊重别人”。

“其实粉丝也不是坏,”陆则衍不知什么时候走了出来,递给她一杯温水,“只是太害怕失去,才会用错了方式。”他指着手机上的新热搜,#玉兰花开时我们等真相#,点进去全是粉丝发的玉兰花照片,配文“相信黎黎和则衍,也相信正义”,“你看,他们在慢慢变好。”

夜色渐深,医院的灯光亮得像星星。姜黎知道,饭圈的争端不会一夜消失,沈文山的反扑也还在后面。但此刻握着水杯的温度,听着病房里的笑声,看着屏幕上那些安静绽放的玉兰花照片,她突然觉得很安心。

第二天一早,张国立发来消息,说破译专家已经解开了密码本里最后几页的内容,里面提到“夜莺小队还有一位在世的成员,住在城南的养老院”。姜黎和陆则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决心。

出发去养老院前,姜黎打开超话,看到置顶的是粉丝整理的“证据合集”,从密码本照片到沈文山的转账记录,条理清晰,没有一句脏话,最后写着“我们等官方通报,也等真相开花”。

车窗外,玉兰花落了一地,像一场温柔的雪。姜黎知道,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次,他们不是孤军奋战。那些曾经被饭圈戾气裹挟的声音,正在变成理智的力量,像无数细小的光,汇聚成照亮深渊的火炬。

而沈文山和苏曼躲在暗处,看着渐渐平息的舆论,眼里闪过一丝不安。他们以为能靠饭圈的混乱掩盖真相,却忘了,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相信证据而非情绪时,再深的阴谋,也终将暴露在阳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