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内,汉东的天,变了。
风,是从《汉东日报》的头版头条开始吹的。
一篇名为《心怀桑梓,反哺故土——记青年企业家的赤子之心》的深度报道,配上了一张赵瑞龙和吕州市领导亲切握手的巨幅照片,瞬间传遍了全省的每一个角落。
紧接着,汉东电视台晚间新闻,用长达五分钟的时间,播报了“惠龙集团与吕州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启动‘惠龙·新村’大型城乡共建扶贫计划”的新闻发布会。
镜头前,赵瑞龙一改往日的张扬,身穿一套得体的深色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
他站在发言台前,神情诚恳,言辞恳切。
这篇新闻稿,是祁同伟熬了半个通宵,亲自操刀润色过的。
每一个字,都带着钩子。
“中华传统美德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根在哪里。”
“我的根,就在汉东这片土地上。惠龙集团能有今天,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英明领导,离不开汉东父老乡亲的支持。所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是我赵瑞龙,也是整个惠龙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次的‘惠龙·新村’计划,不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项目,更不是冰冷的钢筋水泥。它是我对这片土地的承诺,对我奶奶那一代人,未尽的孝道的一种延续!”
孝道!
这两个字,如同点睛之笔,瞬间将一场商业投资,拔高到了一个无可指责的道德高地。
这不再是资本的扩张,这是人子的孝行。
新闻一出,舆论哗然。
普通百姓看到的是一个儒商不忘本,饮水思源的感人故事。
吕州市的干部看到的是天上掉下来的政绩,是搭上赵家这艘大船的绝佳机会。
一时间,从市委到街道办,所有部门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为“惠龙·新村”项目大开绿灯。
.....................................
汉东省检察院,高育良的办公室。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红木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高育良靠在椅背上,手里拿着那份《汉东日报》,已经看了足足十分钟。
报纸上,赵瑞龙那张春风得意的脸,在他看来,却幻化成了另一张年轻、冷静、甚至带着几分嘲弄的面孔。
祁同伟。
一种发自内心的,混杂着惊骇与欣赏的复杂情绪,紧紧攫住了他。
他以为自己已经很高看这个学生了。
他以为祁同伟在赵家祖坟前的表现,不过是急中生智的灵光一闪。
那不是灵光一闪。
那是深思熟虑,是运筹帷幄,是足以写进教科书里的顶级政治手腕!
这份心机,这份手段,这份对人心和政治规则的精准洞察,哪里还是一个在山沟里跟毒贩子拼命的武夫?
这分明是一个已经成了精的顶级政客!
高育良甚至产生了一个荒谬的念头。
如果把他自己放在祁同伟的位置上,面对赵瑞龙那个蛮横无理的要求,他自问,也绝对做不到如此完美。
他或许能想到拒绝,或许能想到拖延。
但他绝对想不到,变成一场所有参与方都名利双收的政治盛宴!
一种强烈的惜才之心,在高育良心中交织碰撞。
高育良缓缓坐直身体,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祁同伟办公室的号码。
“喂,老师。”电话那头,传来祁同伟一如既往恭敬、甚至带着几分欣喜的声音。
“同伟啊,”高育良的语气温和得像春风,“报纸我看了,‘惠龙·新村’这个项目,办得很好嘛。思路新颖,影响正面,是企业与政府合作的一个良好典范。”
“都是老师您教导有方,再加上吕州市委市政府领导有方,我就是跟着跑跑腿,提了点不成熟的建议。”祁同伟的声音里,充满了谦卑。
高育良笑了笑,那笑声里,却不带一丝温度。
“不要谦虚嘛。这件事,你的功劳最大。”他话锋一转,看似随意地问道:“不过,我从法律专业的角度,也在思考一个问题。”
祁同伟握着听筒的手,稳如磐石。
“像这样由民营企业主导,政府深度参与的扶贫项目,它的法律性质该如何界定?在操作过程中,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来规避风险,确保整个过程的程序正义?比如说,如何避免外界产生‘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的质疑?这在国内,还是个新课题。我很好奇,你对这个问题,有没有什么深入的思考?”
上一次,考的是格局。
这一次,考的是底线!
电话那头,祁同伟沉默了片刻。
就在高育良以为这个问题难住他的时候,祁同伟清晰而沉稳的声音传了过来。
“老师,您提出的这个问题,一针见血,正是我这几天一直在惶恐和思考的。我的想法,还很不成熟,向您汇报一下,请您批评指正。”
“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四个字:公开、透明。”
“第一,必须成立一个由吕州市人大、政协、纪委、以及媒体代表和市民代表共同组成的第三方监督委员会,对项目资金的使用、拆迁补偿的标准、新房分配的流程,进行全过程监督。”
“第二,所有的补偿协议、安置方案、工程招标合同,全部在政府官网上进行公示,主动接受全社会的监督。我们要让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个人建议,由省检察院,也就是您和陈岩石检察长这边,主动介入,提前进行职务犯罪预防。我们可以把这个项目,当成我们汉东省‘检企合作,预防腐败’的一个试点工程来抓!”
“我们不仅要把事情办成,更要办得干干净净,办得在法律上无懈可击,办成一个经得起任何历史检验的铁案!”
话音落下。
电话那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高育良握着听筒,一动不动,仿佛一尊石化的雕像。
他的大脑,一片空白。
祁同伟的回答,已经不能用“完美”来形容了。
他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把监督的“烫手山芋”,连同“检企合作试点”这份天大的政绩,一起打包,恭恭敬敬地送到了自己和陈岩石的面前!
有了检察院的“提前介入”,谁还敢质疑这个项目有猫腻?
这等于给自己,亲手套上了一个用法律和程序打造的、坚不可摧的刀鞘!
良久,高育良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干涩而沙哑。
“同伟,你……想得很周全,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