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意见栏里潦草地写着:“高热、血小板急剧下降、肾功能异常,疑似流行性出血热?急查血常规、肾功能、凝血功能、特异性抗体!”
一个正在接受抗癌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极度低下,突然出现如此凶险的急性传染病症候?这本身就已极不寻常。
结合这明显被稀释过的血液样本……张晏感到一股寒意远超生物安全柜的低温,直透骨髓。
这绝不是偶然!抽血环节又被动了手脚?
还是更可怕的……某种人为制造的“意外”?
他立刻按照最高防护标准处理样本,但每一步操作都重若千钧。
他知道,这份样本本身就是一颗炸弹,无论是生物学上的,还是阴谋上的。
检测结果很快出来,部分指标符合出血热特征,但又有许多矛盾点,尤其是血液稀释严重干扰了关键指标的判读。
他立刻按照规程将初步结果和样本异常情况上报,并紧急联系了感染科和肿瘤科。
医院应急机制启动。
李娟被迅速转入隔离病房,专家组进行会诊。
整个流程看起来标准而高效。
但张晏却被变相控制了。
因直接接触了“高危险”样本,他被要求立即在医院安排的隔离观察室进行医学观察,美其名曰“保护员工健康,防止潜在疫情扩散”,通讯工具被暂时“统一保管”。
隔离室门外,甚至安排了保安值守。
他瞬间明白了。
这不仅是防护,更是隔离。
将他与外界,特别是与沈青、与任何可能透露信息渠道彻底切断。
在他最接近真相边缘的时刻,他被以最正当的理由,关进了“笼子”。
隔离的第二天,风暴终于以最猛烈的方式袭来。
隔离室的门被猛地推开。
刘明德一脸铁青地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医院纪检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两名神色悲愤、近乎疯狂的家属——一对中年夫妻和一个年轻男子。
“张晏!”刘明德的声音沉痛而愤怒,将一份打印出来的报告摔在他面前,“你看看你干的好事!”
那是几天前的一份常规凝血功能报告,患者是一位等待手术的老人。
报告显示一切正常,手术如期进行。
但患者却在术中术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家属投诉!质疑我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刘明德厉声道,“我们内部紧急复核了你当天检测的所有样本,尤其是这个死亡病人的原始数据和剩余样本!发现你出具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存在严重偏差!样本本身存在明显异常,你却给出了‘正常’的报告!你这是严重的失职!是医疗事故!”
那对中年夫妻哭喊着扑上来,要不是被工作人员拦住,几乎要撕扯张晏:“你还我爸爸的命来!你这个庸医!黑心肝的!”
“就是因为你的错误报告,医生才敢做手术!是你害死了他!”年轻男子目眦欲裂地怒吼。
张晏脑子嗡的一声,几乎站不稳。
他记得那个样本,记得那份报告,他确信自己绝没有出错!
“不可能!我复核过!那个样本当时没有任何问题!报告绝对准确!”他急声辩解。
“准确?”纪检人员冷着脸,打开平板电脑,调出几张数据截图,“这是LIS系统日志,显示是你审核发布的报告。这是我们对留存样本的复测结果,PT和APTT时间显著延长!这是你当时检测仪器的原始光密度读数记录,看这里——反应曲线明显异常,提示样本可能存在抗凝剂不足或轻微凝固!你敢说你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