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走出白家大门,冷风一吹,我才发现自己的手一直在发抖。陈淮骁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拿出纸巾,小心翼翼地帮我擦脸上残留的水渍,声音软了下来:“以后别一个人来这儿,不管去哪,都跟我说一声,我陪你。” 他的指尖轻轻擦过我的脸颊,带着温暖的温度,让我忽然觉得,原来被人保护的感觉,这么好。

4 苏绣展上的认可

回到别墅后,我消沉了几天。陈淮骁看出我的情绪不好,特意给我找了很多苏绣相关的资料,还在网上帮我关注了一个全国性的苏绣展招募信息。“你这么有才华,不该只把绣品藏在家里。” 他把招募链接发给我时,认真地说,“去试试,就算没选上,也没关系。”

我犹豫了很久,一方面想让外婆的苏绣技艺被更多人看到,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的作品不够好,会被人嘲笑。直到某天晚上,我在书房里看到陈淮骁帮我整理好的绣稿,从十岁到现在,每一幅都被他小心翼翼地装裱好,放在文件夹里。那一刻,我下定了决心 —— 我要去试试。

我选了自己最满意的一幅《寒江独钓图》寄了过去。这幅图我绣了整整半年,用了二十多种丝线,连江面上的雾气都绣得栩栩如生。寄出去后,我每天都在忐忑中等待,甚至做梦都会梦到自己的作品被淘汰。

没想到,一周后,我接到了主办方的电话,说我的作品不仅入选了,还被评为 “最具传承价值作品”,邀请我去现场参展。挂了电话,我激动得差点哭出来,第一时间跑下楼告诉陈淮骁。他正在看文件,听到消息后,放下手里的东西,笑着揉了揉我的头发:“我就知道你可以。”

开展当天,我特意绣了一件墨绿旗袍,领口绣着几株兰草,低调又雅致。陈淮骁特意推掉了公司的会议,陪我一起去展会现场。展会在市中心的美术馆举办,里面摆满了全国各地的苏绣作品,每一幅都精美绝伦。

我站在自己的《寒江独钓图》前,紧张得手心冒汗,连呼吸都放轻了。这幅图被挂在展厅的 C 位,周围围了很多人,有人在小声议论,有人拿着相机拍照。突然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头一看,陈淮骁拿着相机,镜头对准我:“我帮你拍张照,纪念一下。你站在作品前,比画还好看。”

他的话让我脸颊发烫,刚想躲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走了过来。老人穿着中式长衫,手里拿着放大镜,盯着我的作品看了半天,然后转过头,眼神里满是赞赏:“这针脚,是正宗的苏绣啊!小姑娘,你这‘虚实针’用得炉火纯青,跟谁学的?”

“是我外婆教我的。” 我小声回答,提到外婆,心里满是怀念。老人点点头,叹了口气:“现在会正宗苏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你外婆一定是个老手艺人,你看这江面上的雾气,绣得有灵动感,像是真的会飘一样。”

陈淮骁站在旁边,笑着补充:“她还有很多作品,有绣花鸟的,有绣山水的,都很精彩。以后我打算帮她开个工作室,让更多人看到她的作品,也让苏绣这门手艺传下去。” 我转头看向他,他眼里的认真和骄傲,让我心跳漏了一拍,一股暖流从心底涌上来。

展会结束后,有很多媒体来采访我,还有几家文化公司想跟我合作。陈淮骁站在不远处,看着我跟记者交流,嘴角一直带着淡淡的笑。那一刻,我忽然觉得,原来我的热爱和坚持,真的能被人看到,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