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在村尾,离最近的人家也有几十米远。走到离老房还有大概五十米的地方,陈砚突然看见前面的岔路口晃过一点红光。
那红光很暗,像是风中摇曳的烛火,在雾气里忽明忽暗,顺着通往后山的小路慢慢移动。陈砚心里一动 —— 这难道就是王婆婆说的红灯笼?
他没多想,举起相机,调整焦距对准红光。镜头里,红灯笼的轮廓渐渐清晰:是个用竹篾扎的圆灯笼,大概有碗口那么大,外面糊着层暗红色的纸,因为年代久远,纸面上有些地方已经发脆,还沾着点泥土。灯笼杆隐在雾气里,看不真切,只能看见红灯笼独自在空中飘着,像是有只看不见的手提着它。
陈砚跟着红灯笼往前走了几步,想拍得更清楚些。脚下的路越来越窄,两边的灌木丛长得很高,刮着裤腿,发出 “沙沙” 的声响,像是有人在身后跟着。红光始终在他前面十几米远的地方,不快不慢,像是在故意等他。
他越走越觉得奇怪。山里的风虽然大,但灯笼怎么会走得这么稳?而且方向一直没变,就像是知道要往哪去。可转念一想,或许是山里的地形特殊,风顺着山谷吹,刚好把灯笼吹得沿着小路走,只是碰巧和他同方向。
走了大概十几分钟,前面突然传来 “哗啦 —— 哗啦” 的水流声,像是有人在泼冷水。陈砚抬头,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山涧边。这山涧他白天路过过,不宽,大概只有两三米,水流却很湍急,石头被冲得光滑发亮。月光照在水面上,泛着冷幽幽的光,像是撒了层碎银子。
红灯笼停在涧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灯笼里的烛火明明灭灭,像是喘不过气似的,忽的亮一下,又忽的暗下去。陈砚站在离石头大概五米远的地方,举着相机,屏住呼吸,按下了快门。
“咔嚓” 一声,快门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像是打破了什么禁忌。就在快门声响起的瞬间,红灯笼突然晃了一下,灯笼纸被风吹得掀开个角,陈砚隐约看见灯笼下面站着个人影 —— 那人身穿红色的衣服,领口和袖口绣着花纹,针脚很密,像是旧式的嫁衣。
陈砚心里咯噔一下,手都有点抖。这深山老林里,怎么会有人穿嫁衣?而且还是在这么晚的时候。他往前凑了凑,想再看清楚些,可就在这时,雾气突然变浓,像潮水似的涌过来,把红灯笼和人影都罩住了。
等雾气散了点,红灯笼已经不见了,只剩下那块湿漉漉的大石头,上面留着个浅浅的灯笼印,像是刚被什么东西压过。
陈砚愣在原地,心里有点发毛。刚才那是幻觉吗?还是真的有人在这儿?他低头看了眼相机,刚才拍的照片还在,预览界面里,红灯笼清晰可见,只是灯笼下面的人影模糊不清,像是蒙上了层雾,只能看出个大概的轮廓。
“后生!你咋在这儿?”
身后突然传来喊声,陈砚吓了一跳,猛地回头,手里的相机差点掉在地上。他看见李建国举着手电筒跑过来,光柱在他脸上晃了晃,刺得他眼睛都睁不开。
“你这娃,咋不听劝呢?夜里别往山涧这边来,路滑得很,摔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李建国的语气有点急,还带着点不易察觉的慌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