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我在彻骨的寒意中睁开眼,首先闻到的是朱砂混着霉味的气息。

袖口沉甸甸的,抬手一看,半截袖子都浸在暗红里 —— 不是血,是朱砂。案几上摊着卷竹简,墨汁未干,写的却是我看不懂的隶书,只有末尾 “丞相亮” 三个字刺得眼睛疼。

“二弟…… 三弟……”

左侧传来压抑的呜咽,像受伤的野兽在舔舐伤口。我转头,看见锦帐里躺着个鬓发斑白的男人,双手死死攥着被角,指节泛白。他的脸在烛火下沟壑纵横,眼角的泪混着皱纹里的灰,滑到下颌时已成了暗红的血珠。

是刘备。

这个认知像冰锥扎进太阳穴。我不是在宿舍赶三国史论文吗?怎么会穿成诸葛亮,还坐在永安宫的龙榻边?

“明日…… 明日朕便为你们报仇……” 刘备翻了个身,喉间滚出更清晰的呓语,“东吴小儿,血债…… 必须血偿……”

“陛下。” 我下意识开口,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这一声喊出去,刘备没醒,梁上倒飘下什么东西。

是条布条,染着黑红相间的污迹,晃晃悠悠垂在我眼前。上面用同样的朱砂写着几行字,墨迹淋漓,像刚从血里捞出来:

【永安宫规则・第一条】

子时后,禁言 “东征” 二字。

违令者,午夜受万箭穿心之刑。

我后背的冷汗瞬间浸透了官袍。

规则?这是…… 规则怪谈?

烛火突然 “噼啪” 爆了个灯花,照亮了殿内的景象。原来不止我和刘备,殿角、柱后、屏风两侧,还站着密密麻麻的人影。他们穿着蜀军的铠甲,手里握着长矛,却一动不动,像庙里的泥塑。

直到其中一个 “人” 的脖子咔嗒转了半圈,我才看清 —— 那是木偶。

木头削成的脸,涂着粗糙的油彩,眼睛是两个黑洞。他们的嘴机械地开合着,重复着同一句话:“伐吴必胜…… 伐吴必胜……”

最前面那个木偶,脸熟得让我心脏骤停。

是马谡。

他后颈的木头上,用刻刀歪歪扭扭地刻着三个字:第 73 次。

73 次循环?

我突然想起论文里写的夷陵之战 —— 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倾蜀伐吴,最终火烧连营,身死永安。难道他的执念太深,把所有战死的魂魄都拖进了这个永远重复 “伐吴前夜” 的空间?

“军师。”

冰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不是刘备。我猛地回头,看见个穿着白甲的身影站在阴影里,银枪拄在地上,枪尖的寒芒直逼眉心。

是赵云。

但他的脸是半透明的,像浸在水里的墨画。他看着我的眼神里没有惊讶,只有一种近乎解脱的疲惫:“你终于醒了。”

“醒?” 我攥紧袖中的朱砂,“这里是……”

“嘘。” 赵云抬手,指向窗外,“子时到了。”

窗外传来桃树的枝丫刮擦窗棂的声音,沙沙,沙沙,像有人在用指甲挠木头。我忍不住朝窗纸瞥了一眼 —— 就一眼,看见窗外的桃树枝上挂着什么东西,圆滚滚的,在风里轻轻晃。

是人头。

准确地说,是人头的幻影。它们的脸模糊不清,脖子上却缠着蜀军的领巾,随着风转动,像是在寻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