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婶,你看这个!”双胞胎突然一起凑过来,小手里举着个皱巴巴的纸团,“哥哥说这个能吸声音,弟弟就不会被吵到了。”

我小心翼翼地展开纸团,里面是一团蓬松的棉花,中间还裹着颗融化了一半的奶糖。这是大姑子第一天来的时候带来的水果糖,现在糖没了,棉花被撕成了细细的絮。“我们把这个塞在门缝里,”大儿子指着次卧的门框,上面果然粘着几个棉花团,“就像动画片里的间谍,听不到声音。”

那天下午,我给宝宝换尿布时,发现婴儿床底下多了个旧鞋盒。打开一看,里面整齐地码着六个棉花团,每个都用彩色皱纹纸包着,系着细细的麻绳,像一串迷你灯笼。大姑子的声音从门外轻轻传来:“别往小婶房间跑哦,咱们在客厅搭帐篷玩,比房间里好玩。”

所谓的帐篷,是用宝宝的包被搭的,四个角系在沙发扶手上,垂下来的边角扫着地板,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三个男孩钻在里面,只露出三个小脑袋,大姑子蹲在帐篷外面,拿着本绘本给他们讲故事,声音压得像蚊子哼,还时不时停下来侧耳听一听我的房间动静。我抱着宝宝站在门口,看见帐篷顶上挂着的小彩灯——那是去年圣诞节剩下的装饰灯,现在被他们串成了项链,一圈圈绕在“帐篷杆”上,闪烁着暖黄色的光。

第三章 鲫鱼汤里的星星

暴雨像无数颗小石子,噼里啪啦地拍打着窗户时,我正无意识地数着宝宝的胎动——其实他已经出生半个多月了,可我还是改不了怀孕时养成的这个习惯。厨房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巨响,接着是大姑子的惊呼,我赶紧抱着宝宝过去,看见她正蹲在地上捡碎瓷片,锅里熬了一下午的鲫鱼汤洒了一地,乳白色的汤在瓷砖上漫开,像片小小的湖泊。

“手没烫着吧?”我把宝宝递给闻声赶来的老公,赶紧蹲下去帮她捡瓷片。碎瓷片上还沾着几片姜片,是她早上特意去早市挑的小黄姜,说这种姜炖出来的汤最下奶,对宝宝好。

“没事没事,”大姑子慌忙往围裙上擦手,我才发现她的指腹被划了道血口,正往外渗血珠,“就是这锅汤,我熬了三个小时呢,眼看就好了……”

大儿子突然从次卧跑过来,举着个创可贴:“妈妈用这个,弟弟的肚脐就是贴这个好的。”他说的是宝宝的婴儿护脐贴,不知道被他从药箱里翻出来,还笨拙地剪成了小方块,大小正好能盖住伤口。

双胞胎也没闲着,一个颠颠地跑去拿抹布擦地板,一个跑到卫生间去拖拖把,结果拖把太大太重,他根本扛不动,只能拖着拖布在地上蹭来蹭去,反倒把水抹得更开了。大姑子看着他们手忙脚乱的样子,突然“噗嗤”一声笑起来:“没事,咱们重新熬一锅,这次让大宝负责看火,二宝三宝帮我择菜,人多力量大。”

新的鲫鱼汤炖好时,天已经黑透了。大姑子小心翼翼地盛了一碗给我,汤面上漂着一颗红红的枸杞,像一颗小小的星星。“大宝说,弟弟以后要像星星一样亮闪闪的。”她一边往三个男孩的小碗里舀汤,一边也给每个人碗里放了一颗枸杞,“你们也是妈妈的小星星。”

夜里宝宝突然哭闹起来,我抱着他在客厅里来回踱步哄着,看见次卧的灯还亮着。轻轻推开门,发现三个男孩正趴在地板上,用积木搭了个小小的床,旁边还整齐地放着他们的毛绒玩具。“等弟弟长大一点,就让他跟我们睡这里,”大儿子看见我,赶紧把声音压到最低,怕吵醒宝宝,“我们给他讲故事,还会保护他。”